寿安山
又名五华山、聚宝山。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为西山北部余脉。《元史·英宗纪》:延祐元年(1320),“建寿安山寺,给钞千万贯”。至治元年(1321),“冶铜五十万斤作寿安山寺佛像”。即此。
古山名。又称五华山。在今北京市西。元英宗曾于此建佛刹。
又名五华山、聚宝山。在今北京市海淀区西北。为西山北部余脉。《元史·英宗纪》:延祐元年(1320),“建寿安山寺,给钞千万贯”。至治元年(1321),“冶铜五十万斤作寿安山寺佛像”。即此。
古山名。又称五华山。在今北京市西。元英宗曾于此建佛刹。
亦作婆多吐水。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与宾县交界处之蜚克图河。《金史·世纪》: “世祖乃以偏师涉舍很水,……明日,大雾晦冥,失道,至婆多吐水乃觉。”
亦名印山、石宝山。在今四川忠县东北长江北岸石宝寨。《方舆胜览》卷61咸淳府:石宝山“在临江县东五十里”。清嘉庆《四川通志》卷21忠州;石宝山“在州东五十里。一名玉印山”。道光《忠州直隶州志》卷1:玉印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伯劳威斯群岛中之 一岛。《新唐书· 地理志》 附 “广州通海夷道”: “又西出峡,三日至葛葛僧祗国,在佛逝西北隅之别岛,国人多钞暴,乘舶者畏惮之。”
即今云南弥渡县西毗雄河。唐代称勃弄川。唐樊绰 《蛮书》卷5: 蒙舍 “川中水东南与勃弄川合流”。
①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河北涞源县北七里。东汉属中山国。晋仍属代郡。后废。北周大象二年(580)复置广昌县,属灵丘郡,移治今涞源县。隋仁寿初改为飞狐县。大业初属上谷郡。唐属蔚州。明洪武初复名广昌县。
在今湖南慈利县北。《清一统志·澧州二》:龙岩寨“明初周德兴征土蛮时筑”。
在今湖南桃源县南十五里。下有潭。《水经·沅水注》: 沅水 “东带绿萝山,绿萝蒙幂,颓岩临水,实钓渚渔咏之胜地,其迭响若钟音,信为神仙之所居”。《道书》 以为第四十二福地。
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南二十四里京襄城。西汉属河南郡。三国魏属荥阳郡。北齐废。古县名。秦以春秋郑邑置,治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南。《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二年(前205年),项羽与“汉军战于荥
一作石亭市。即今湖南醴陵市西四十八里石亭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醴陵县图:县西有石亭塘。
在今河南新乡市北。《方舆纪要》卷49新乡县:红土冈“在县北十里。俗传为纣师倒戈血流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