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封龙山

封龙山

①又名飞龙山。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寰宇记》 卷61镇州获鹿县: “飞龙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一名封龙山。” 《清一统志·正定府一》: 封龙山,“ 《旧志》: 山势如伏龙欲飞状,峰峦泉石,回环错列,称为奇胜”。故名。

②即今山西浑源县西南四十里龙山。《魏书·太宗纪》: 泰常二年 (417),“司马顺之入常山,流言惑众,称受天帝命,年二十五应为人君,遂聚党于封龙山”,即此。金末,元好问、李治、张德辉常游此山,时号 “龙山三老”。


(1)古山名。(1)又称龙山。即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南龙山。因夏时雨过,山气上腾如龙,故名。北魏泰常二年(417年),司马顺之入常山,遂聚党于封龙山,即此。(2)又称飞龙山。在今河北省鹿泉市南。西晋永嘉三年(309年),石勒寇常山,安北将军王浚使鲜卑骑救之,大破石勒于此。(2)今山名。在河北省元氏县西北部,北距石家庄市约20千米。势如伏龙欲飞,故又名飞龙山。主峰龙首峰海拔800余米。为河北历史名山。山坡之阳有龙山书院,是东汉学者李躬讲学之所。唐郭元振,宋李昉、张皤叟,金李冶,元安熙等名人都曾在此讲学。汉碑鸿迹、书院春风、槐龙交翠、双井悬镜和松柳姻缘,是封龙山“五绝”佳景;还有风动石、影厦石、蛤蟆石等崇石奇构。封龙山石窟碑碣如林,其中《祀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是1989年从正定隆兴寺内掘得的已绝迹十几年的汉碑瑰宝,是元氏县被誉为“汉碑鸿迹”的六通汉碑中最早的一通和最晚的一通。


猜你喜欢

  • 武陶戍

    在今河南西峡县东南。《元和志》 卷21菊潭县: “本汉郦县武陶戍之地。后魏废帝因武陶戍置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为菊潭县。”

  • 卢王庄

    即今河北抚宁县东南卢王庄乡。清光绪《抚宁县志》卷8:东南卢王庄堡辖“户王庄,距城二十二里”。

  • 甲子关

    即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甲子镇。明属海丰县,洪武五年(1372)设巡司于此。

  • 淄角镇

    即脂角镇。今山东惠民县西南四十里淄角镇。《金史·地理志》: 厌次县有脂角镇。淄角乃脂角之讹。在山东省惠民县西部,西与济南市商河县接壤。面积72.1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淄角村,人口800

  • 临溪石

    在今安徽绩溪县北乳溪岸边。《寰宇记》卷104绩溪县: 临溪石 “在县北三里,临溪岸。方圆二丈,其平如砥。溪水甚宜浣纱,数里内妇女悉来浣纱。去家既远,遂于石上绩而守之。每春花始布,花柳交映,多艳妆丽服,

  • 邵原镇

    一作邵源镇。即今河南济源市西八十九里邵原镇。唐初置邵原县。寻废。明、清置巡司于此。在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面积330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邵原镇,人口 2900。因系周召公采邑,地处山间盆地,

  • 柏仁县

    东魏改柏人县置,属南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隆尧县西南尧山乡。隋属襄国郡。唐属邢州,天宝元年 (742) 改名尧山县。古县名。东魏改柏人县置,治今河北省隆尧县西尧城。属南赵郡。隋属襄国郡。唐属邢州。天宝元年

  • 固都河

    即今辽宁北票市西南顾洞河,为大凌河支流。《清一统志·承德府一》: 固都河 “在朝阳县北。自石罅中流出,行五里伏入地,又六十里涌出,南流六十里,会喀喇托欢泉入大凌河”。

  • 洋屿

    在今福建泉州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晋江县: 洋屿在 “府西南十里。四围田畴数百顷,屿特起其中”。

  • 四奇山

    在今云南大姚县南七里。《方舆纪要》卷116大姚县:四奇山“有四峰高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