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登屿
一作小嶝屿。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小嶝岛。《舆地纪胜》卷130泉州《景物下》:小登屿“在同安县。广十五里,居民尤盛”。旧有民居, 明洪武二十年(1387)迁入内地,成化后渐复旧土。《方舆纪要》卷99载,大登屿与小登屿“皆广六七里”。
古岛屿名。又作小屿。即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东南小嶝岛。《舆地纪胜》泉州《景物下》:小登屿“在同安县,广十五里,居民元盛”。旧有民居,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迁入内地,成化后渐复旧土。明末清初屿广六七里。
一作小嶝屿。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小嶝岛。《舆地纪胜》卷130泉州《景物下》:小登屿“在同安县。广十五里,居民尤盛”。旧有民居, 明洪武二十年(1387)迁入内地,成化后渐复旧土。《方舆纪要》卷99载,大登屿与小登屿“皆广六七里”。
古岛屿名。又作小屿。即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东南小嶝岛。《舆地纪胜》泉州《景物下》:小登屿“在同安县,广十五里,居民元盛”。旧有民居,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迁入内地,成化后渐复旧土。明末清初屿广六七里。
清置,属沁源县。即今山西沁源县西北四十里韩洪乡。
一名乌伤溪水。又名东江。在今浙江义乌市境。《方舆纪要》卷93东阳县:东阳溪“出大、小盆山,屈曲流二百里,始至此,俗谓之河埠,西入义乌县境,至培磊市与画溪合流”。
又作甘井子(今黑龙江省甘南县治)。民国《黑龙江志稿》卷2:甘南设治局“地濒音河之西岸,旧名二站”。
南宋景定元年(1260)升涟水军置,治所在涟水县(今江苏涟水县)。明洪武初改为安东县。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升涟水军置,治涟水县(今属江苏)。辖境相当今江苏省涟水县。属淮南东路。元废县入州,属淮安
藏语译称异名。今西藏阿里地区南部。古为羊同国属,公元7世纪前期属吐蕃。10世纪时吐蕃王室后裔于此建立政权,治所在今普兰,为阿里三部之一。
西汉置,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三十余里莽、巢两水口。东晋改属营阳郡。隋移治宁远县东南四十里泠道故城,属零陵郡。唐武德四年 (621) 移治今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为营州治。五年 (622) 为
春秋鲁邑。在今山东梁山县东南开河乡西南一里。《春秋》: 桓公十一年 (前701),“公会宋公于阚”。即此。古邑名。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南南旺湖中。《春秋》桓公十一年(前701年):公会宋公于阚
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张寨乡司坡村。《寰宇记》卷2:“隋开皇十六年于妇姑城置匡城县。”北宋改置长垣县于此。明初徙废。
北宋政和三年 (1113) 改苍孤砦置,属沧州。在今河北青县东。为沿边戍守处。
指今广西钦州市南一带海域。《清一统志·廉州府》 “龙门”条引《府志》:“钦州之山,自东来者经佛子面、黄坡头至海,皆西向;自西来者,经天板口、大小头口至海,皆东向。两山对峙若门,中有石若砥柱,内潴巨浸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