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
即今福建南靖县治山城镇。1938年7月南靖县治由靖城镇迁此。1983年版《南靖县地名录》:“因四面环山,依山为城,故称山城。”又因境内有紫荆山,又称紫荆、荆城。
集镇名。在甘肃省环县西北部、环江上源西川西岸。山城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500。元代于此筑仙城,后讹为山城。有集市贸易。211国道经此。古迹有元代仙城和明代烽火墩遗址。
即今福建南靖县治山城镇。1938年7月南靖县治由靖城镇迁此。1983年版《南靖县地名录》:“因四面环山,依山为城,故称山城。”又因境内有紫荆山,又称紫荆、荆城。
集镇名。在甘肃省环县西北部、环江上源西川西岸。山城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500。元代于此筑仙城,后讹为山城。有集市贸易。211国道经此。古迹有元代仙城和明代烽火墩遗址。
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方舆纪要》卷104钦州:乌雷山“在州西南大海中,入安南之要道也。唐乌雷县以此名”。
在今广西博白县西七十里。明万历《广西通志》卷5博白县:“回峦复嶂,分为九峰,四时翠蔼可爱。”
公元第7世纪以后外国人常称中国为唐家。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建,在今贵州施秉县西南镇阳江西岸长坡上。《方舆纪要》 卷122镇远府镇远县: 烂桥关 “万历中,播酋杨应龙作乱,焚东坡、烂桥,楚黔路梗。即此”。在今贵州省镇远县西南镇阳江
在今广东潮州市西。《方舆纪要》卷103潮州府海阳县:三利溪“在府城西。导濠水西历潮阳、揭阳二县,回抱曲折,殆将千里,而后入海。三县利之,因名。……《通志》:三利溪,宋元祐间浚,明正统以来,日就湮塞,宏
①西汉长安苑囿。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铁炉庙村一带。宣帝神爵三年(前59)春建。《三辅黄图》卷4载:“乐游苑,在杜陵西北。”②南朝宋置,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玄武湖侧。《宋书·礼志》:“北郊,晋成帝世始立,本
南北朝时吐谷浑建。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清水河注入黄河处。《水经·河水注》: “吐谷浑于河上作桥,谓之河厉。长百五十步,两岸垒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从横,更镇压。两边俱平,相去三丈,并大材以板横
泛指辽河流域以东至海地区。《魏书·库莫奚传》:“及开辽海,置戍和龙。”《新唐书·薛仁贵传》:乾封初,进攻扶余城,“扶余既降,它四十城相率送款,威震辽海”。即此。一说《魏书》之辽海,专指辽河上游地区,
1931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上杭、武平二县合置,治白砂 (今福建上杭县东北白砂镇)。取二县首字为名。1932年1月裁撤,复置上杭、武平二县。旧县名。中央苏区福建省设。1931年由上杭、武平两县合置,
又作巨蔑水、巨昧水、洱水、渳河、具水、瀰水,即今山东境内弥河。源出临朐县沂山西麓,北流径临朐县东,又北经青州市东,又东北流径寿光县界,东北入海。《水经·巨洋水注》:“巨洋水即《国语》所谓具水矣,袁宏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