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
①即今江西峡江县之赣江。《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峡江县: 峡江 “在县治 (今巴邱镇)南,即赣江也。自吉水县流入境,经城南而东北出,入新淦县界。江流峻急,势如三峡,故有峡江之名”。
②亦名锁江。指今四川、湖北间长江三峡河段。两岸高岩峻璧,耸入霄汉,其中如削,秋夏水泛,峡流百里,波涛汹涌,舟人为之恐惧。《宋史·孟氏世家》:乾德三年(965),后蜀主孟昶“乃举族与官属峡江而下,至江陵”。
指流经重庆、湖北二省市间长江三峡段之长江。
①即今江西峡江县之赣江。《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峡江县: 峡江 “在县治 (今巴邱镇)南,即赣江也。自吉水县流入境,经城南而东北出,入新淦县界。江流峻急,势如三峡,故有峡江之名”。
②亦名锁江。指今四川、湖北间长江三峡河段。两岸高岩峻璧,耸入霄汉,其中如削,秋夏水泛,峡流百里,波涛汹涌,舟人为之恐惧。《宋史·孟氏世家》:乾德三年(965),后蜀主孟昶“乃举族与官属峡江而下,至江陵”。
指流经重庆、湖北二省市间长江三峡段之长江。
在今江西万年县西南。《清一统志·饶州府一》:团湖山“在万年县(今青云镇)西南,接余干、安仁二县界。其下有团湖坪,宋末张孝忠与元兵战死于此”。
即今浙江长兴县南四十里和平镇。宋 《嘉泰吴兴志》 卷10: 长兴县有和平镇。《方舆纪要》 卷91长兴县: 和平镇 “在县南五十里。宋置税务于此,元改巡司。明初废”。(1)在山西省汾西县东南部。面积86
一作合膊。战国属韩,在今河南舞阳县南。产利剑。《战国策·韩策》:“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邓师、宛冯。”古邑名。又作合膊。战国韩邑。在今河南省舞阳县东南。《战国策·韩策》所云韩卒之剑
在今山东境内。《水经· 河水》: 河水“又东北,过杨虚县东,商河出焉”。郦道元注:“商河首受河水……北径平原县东,又径安德县故城南,又东北径平昌县故城南,……商河又东北径富平县故城北……东流注于海。”
清置,属寿阳县。即今山西寿阳县西北二十里宗艾镇。在山西省寿阳县北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宗艾,人口 2950。清代为宗艾都治所,故名。1949年属寿阳县七区。1953年设宗艾乡
即今广东肇庆市东北五十里广利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高要县有广利墟。
①北宋置,属郃阳县。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夏阳村。②即今福建明溪县东夏阳乡。明、清置巡司于此。
金置,属秀容县。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五十里寨底村附近。
亦作空头城、空零城、空灵滩。在今湖南株州市南湘江畔。《资治通鉴》: 南朝梁承圣元年 (552),营州刺史李洪雅讨陆纳,“纳遣其将吴藏袭击,破之,洪雅等退保空云城,藏引兵围之”。即此。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杰特奥古兹附近。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3伊犁西路: 野特库斯 “在阿尔沙图西三十里,东为哈喇郭勒,西为大小乌兰乌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