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 (峩) 山
一名深峨山、鹅山。在今广西柳州市西三里。唐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峩山在野中无麓,峩水出焉,东流入于浔水。”
一名深峨山、鹅山。在今广西柳州市西三里。唐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峩山在野中无麓,峩水出焉,东流入于浔水。”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信阳府置,治所在信阳县 (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及信阳、罗山二县地。二十年 (1283) 徙治罗山县 (今罗山县)。三十年 (1293) 属汝宁府。元末废。
清初置,为海盐场,直隶奉天府尹。在今辽宁大洼县西南常家屯。光绪中始设局于田庄台 (大洼县东南田庄台镇)。民国移至常家屯。
在今河南汝南县北汝水之旁。《金史·哀宗纪》: 天兴三年 (1234),“帝自缢于幽兰轩。末帝退保子城,闻帝崩,率群臣入哭,谥曰哀宗。哭奠未毕,城溃。诸禁近举火焚之,奉御 (完颜) 绛山收哀宗骨痤之汝水
在今河南通许县东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47通许县: 鸑鷟冈 “相传有凤集此,故名”。
即今甘肃安西县西南三十里瓜州乡。《清一统志·安西州》: 新瓜州城 “本朝雍正十三年吐鲁番为准噶尔所扰,其酋额敏和卓率所部回民内附于安西镇西,筑五堡居之。头堡在镇西南五十五里,……别于头堡数里之内,筑新
亦名珠池、珠海。在今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以南海面。《旧唐书·地理志》 廉州合浦县: “大海在西南一百六十里,有珠母海,郡人采珠之所。”历为采珍珠之地。《方舆纪要》 卷104合浦县: 珠母海在 “府东南六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定城县 (今河南潢川县)。贞观元年 (627) 废。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治光城县(今河南光山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光山县一带。贞观元年(627年)废。
北周大象二年(580)置,属章武郡。治所在今河北沧州市西四里,南运河西。《元和志》卷18长芦县:“《水经》云,长芦,水名也。水傍多芦苇,因以为名。”隋初属瀛州,开皇十六年(596)为景州治,大业初属河
一名坤山。即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五十八里东平湖西岸昆山。《清一统志·泰安府一》 “金山”条:“其南为坤山,亦曰困山。上有马跑泉,东有蟾蜍峡、莲花沿,南有玉灵崖、石室洞,下有饮马泉。”
清乾隆年间置,在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东南图尔根河下游东岸。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4: 图尔根河 “经齐齐罕卡伦西,又南二十里,经和尔郭斯卡伦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