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寺
在今山西朔州市城内东街。创建于唐麟德二年 (665)。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亦称林衙院。辽统和年间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 (1150) 题额“崇福禅寺”,清乾隆间改今名。现存山门及天王、弥陀、观音、地藏、文殊诸佛殿,并有藏经阁、钟鼓楼等。弥陀殿为主殿,建于高台之上,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是规模较大的金代建筑。殿内金代塑像和壁画保存完好。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山西朔州市城内东街。创建于唐麟德二年 (665)。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亦称林衙院。辽统和年间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 (1150) 题额“崇福禅寺”,清乾隆间改今名。现存山门及天王、弥陀、观音、地藏、文殊诸佛殿,并有藏经阁、钟鼓楼等。弥陀殿为主殿,建于高台之上,面阔七间,单檐歇山顶,是规模较大的金代建筑。殿内金代塑像和壁画保存完好。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今广东乐昌、曲江、韶关等市县境之武江。《明史·地理志》 乐昌县:“西有三陇水,即武水。”
即今江苏通州市 (金沙镇)南十四里金乐乡 (油榨镇)。民国 《南通县图志》 卷1: 三乐第十一乡区有侯油榨。
在今云南曲靖市东北炎方。《清一统志·曲靖府》: 炎方驿 “在宣威州南八十里炎方城内。旧名太忽都堡。明置炎方驿,今设炎松巡司,兼管二驿”。即今云南省沾益县东北炎方。明时又名太忽都堡。清因之。
①在今云南腾冲县东三十里。《明一统志》卷87腾冲军民指挥使司:赤土山“在司城东三十里”。②在今甘肃礼县东三里。《清一统志·秦州一》:赤土山“土色如硃,亦名红土山。山脉自宁远县界迤逦至此,持起一峰,绝顶
在今山东莒县西。《春秋》: 隐公八年 (前715),“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水经·沂水注》: “沂水又东径浮来之山。《春秋》 经书 ‘公及莒人盟于浮来’ 者也,即公来山也,在邳乡西,故号曰邳来之间也。
《尚书·禹贡》 导河:“又北播为九河。”据《尔雅·释水》 即指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等九河,当在今华北平原东部近海一带,其具体流经地今已不能确指。近人多主张九河为古代黄河下游
①幽、并、梁三州的合称。《小学绀珠》:“三边,幽、并、梁三州也。”②明自正统以后,瓦剌经常由偏关渡黄河以掠晋疆,特设重臣提督三边以卫畿辅。三边即榆林、甘肃、宁夏三镇的合称。明代北边的延绥、甘肃、宁夏三
即今云南马关县西南古林箐乡。深林丛竹,亘数十里,为滇边要害。民国《马关县志》卷1:古林箐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水经·江水注》:“江之南畔名黄金濑,濑东有黄金浦。” 《艺文类聚》卷83引 《幽明录》 曰: “巴丘县自金冈以上二十里,名黄金潭,莫测其深。上有濑,亦名黄金濑。古有钓于此潭,获一
亦称石牌。即今安徽怀宁县驻地石牌镇。《宋史·樊知古传》:开宝八年(975)伐南唐,樊知古请造浮桥济采石,“乃于石牌口试造之,移置采石,三日桥成,不差尺寸”。明清以来为潜山、太湖、宿松、望江等县通往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