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达克拉噶尔宗
一作布拉木达克喇城。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西番(藏)语:布朗,旧地名。达克谓虎。噶尔,碉也。岭形如虎碉,城建于岭旁,故名。”
一作布拉木达克喇城。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西番(藏)语:布朗,旧地名。达克谓虎。噶尔,碉也。岭形如虎碉,城建于岭旁,故名。”
亦名燕支山、删丹山。即今甘肃山丹县南大黄山。《汉书·霍去病传》: 元狩二年 (前121),“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寰宇记》 卷151引 《西河旧事》 云: “焉支山东西百余里,南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阳德之间。西晋后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阳德二郡之间。属乐浪郡。西晋后废。
元代西域人对吐蕃西北部藏族聚居地区的译称。约在今西藏阿里地区西北部及毗邻克什米尔东部拉达克地区。元代以其地藏族为色目三十一种之一。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1“氏族”。
①古地名。又称陕陌。在今河南陕县西南。周成王时,周、召二公以此为界。《公羊传 · 隐公五年》: “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 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 即此。②战国魏邑。后属秦。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东
亦作五保镇。即今四川荣县东南五宝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29:“五保镇在县南五十里。”宣统三年(1911)八月,同盟会在此发动反清起义,史称荣县起义。(1)在重庆市江北区东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1
国名。战国初,周考王都成周(今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东),封其弟于河南(今洛阳市西、涧水东)。因在成周之西,故称为西周桓公。后又封桓公曾孙于巩(今河南巩义市西十里康店乡),称东周惠公。此东西二周乃周畿内国,
1942年陕甘宁边区由靖边、定边、志丹三县及甘肃庆阳县析置,属陕西省。治吴起镇(今陕西吴旗县)。1943年曾改名吴起县,后以习惯仍称吴旗县。1949年9月撤销。1950年复置吴旗县。在陕西省西北部、北
西汉置,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深泽县东南二十七里故城。东汉属安平国。西晋属博陵国。北魏改为深泽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深泽县东南。属涿郡。北魏改名深泽县。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舆地纪胜》卷145简州:平泉井“在平泉县。市民日汲于此者五百家,不随所汲多寡为之增损,县因得名”。
元泰定三年 (1326) 于孟隆甸置孟隆路军民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景洪市南九十八里大勐龙。辖境约当今云南景洪市南部大勐龙周围地区。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府,后废入车里军民府。元泰定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