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卢军
唐、五代方镇名。唐开元七年(719)升平卢军使置,为玄宗时十节度使之一。治所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市)。领平卢、卢龙二军,榆关等守捉及安东都护府,屯营、平二州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下游以东,辽宁大凌河以西地区。安禄山反叛,即以此为根据地之一。上元二年(761)移治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号淄青平卢节度使。贞元四年徙治郓州(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元和十四年(819)还治青州。五代梁复称平卢,后晋废。后汉复置。北宋初废。
唐、五代方镇名。唐开元七年(719)升平卢军使置,为玄宗时十节度使之一。治所在营州(今辽宁朝阳市)。领平卢、卢龙二军,榆关等守捉及安东都护府,屯营、平二州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下游以东,辽宁大凌河以西地区。安禄山反叛,即以此为根据地之一。上元二年(761)移治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号淄青平卢节度使。贞元四年徙治郓州(今山东东平县西北)。元和十四年(819)还治青州。五代梁复称平卢,后晋废。后汉复置。北宋初废。
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即今安徽和县。西汉为九江都尉治。东汉为扬州刺史治。西晋初属淮南郡,永兴元年(304)为历阳郡治。南朝宋永初二年(421)为南豫州治。南齐属南豫州。北齐天保六年(555)于县置和州。
隋开皇十年(590)置,属资州。在今四川荣县西。《隋书·卫玄传》:玄任资州刺史,“时僚攻围大牢镇,玄单骑造其营”。即此。十三年(593)升为大牢县。
①在今江西德兴市南。《方舆纪要》 卷85饶州府德兴县: 金场 “在县南二十里。宋时冶金处也”。②北宋属四会县,即今广东广宁县西南金场街。《舆地纪胜》 卷96肇庆府: 金场 “在四会县西一百里。昔刘氏置
即今广东化州市东北南盛镇。清光绪《高州府志》 卷10: 南盛墟在 “ (茂名) 县南六十五里”。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北八十里冯家峪镇。明、清皆设堡于此。《方舆纪要》卷11密云县:“马峪关南有冯家峪堡。”集镇名。在北京市密云县西北部、白马河西岸。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780。据传,宋、辽在附近交战,宋军
①古地区名。泛指陇山以西地区。古代以西为右,故名。相当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后汉书·西羌传》:延熹二年(159),以段颎为校尉,“时烧当八种寇陇右,颎击大破之”。唐陇右范围扩大,兼指
在今四川长宁县南双河镇东。清嘉庆 《长宁县志》 卷2: 硫磺井在 “县 (今双河镇) 东九里。四时水温作硫磺气,浴可疗疮”。
唐贞观二十二年 (648) 以契丹部落置,属营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内蒙古林西县南一百二十里黄土坑古城。统辖契丹 “潢水之南,黄龙之北”地。相当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 (即潢水)、老哈河一带。上元后废。唐
一名洿谷水。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左传》: 文公七年 (前620),晋师 “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唐杜佑 《通典·州郡三》: 郃阳县 “有刳首水”。或说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
元置,属播州军民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遵义县北泗渡镇。元置,治今贵州省遵义市北泗渡镇。属播州宣慰司。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