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氏镇
北宋开宝五年(972)降平氏县置,属泌阳县。即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七十里平氏镇。
在河南省桐柏县西部。面积48.6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平氏,人口 8550。西汉为平氏县治,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县后称平氏镇。后简称平氏。1956年建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改镇。产小麦、稻、花生、芝麻等。有砖瓦、皮革、综合、农具修造等厂。312国道经此。古迹有周代烽火台遗址、孤峰山遗址。
北宋开宝五年(972)降平氏县置,属泌阳县。即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七十里平氏镇。
在河南省桐柏县西部。面积48.6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平氏,人口 8550。西汉为平氏县治,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县后称平氏镇。后简称平氏。1956年建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改镇。产小麦、稻、花生、芝麻等。有砖瓦、皮革、综合、农具修造等厂。312国道经此。古迹有周代烽火台遗址、孤峰山遗址。
①西汉平帝刘衎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大王村附近。《汉书· 平帝纪》: 元始五年(公元5),“葬康陵”。臣瓒注曰: “在长安北六十里。”②东汉殇帝刘隆陵。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后汉书·安帝
即今安徽泾县东南十五里潘村乡。清嘉庆 《泾县志》 卷2: 晏公堂镇 “在县东十五里石山铺”。
①一名渔水。 即今淮河支流浍河。 《资治通鉴》: 南朝梁天监六年 (507),曹景宗攻魏中山王英, “诸军逐北至水上, 英单骑入梁城”。②即河南、安徽境内古涣水,亦曰浍水。《战国策·楚
一作湖州市。即今浙江杭州市北湖墅。《方舆纪要》卷90杭州府: “今自北新关至武林门,居民稠叠,谓之湖市。”
又作扜弥国、拘弥国、宁弥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扜弥城(今新疆于田县北克里雅河东岸)。东汉名拘弥国。
又名热河。即今河北承德市北武烈河。有三源: 一出于围场满族自治县东南鹦鹉河; 一出隆化县东北七老图山茅沟河; 一出承德县北玉带河。三支流于承德县西北汇合南流,经承德市南入滦河。《水经·濡水注》: 武列
又作白畎。即今福建长乐县东海中白犬列岛。清《乾隆内府舆图》作白犬洋。
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南。《元史·顺帝纪》:至正十八年(1358),“不兰奚与毛贵战于好石桥,败绩”。即此。
在今陕西南郑县南。《诗经·大雅·旱麓》 “瞻彼旱麓”。毛传:“旱, 山名。”《汉书·地理志》 汉中郡南郑县:“旱山,池水所出, 东北入海。”《水经·沔水注》:“汉水右合池水,水出旱山”,即此。 《寰宇
隋、唐东京洛阳皇城南洛水上,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南。洛水经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有桥: 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即黄道桥。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旧城西南、隋唐皇城南洛水上。洛水经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