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溪
即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平水江。《清一统志·绍兴府》:平水溪“在会稽县东南三十五里。镜湖三十六源之一也。唐咸通元年,浙东‘贼’裘甫,游骑至平水东小江。又光启二年,钱镠讨刘汉宏,将兵自诸暨趋平水,凿山通道五百里,出曹娥埭,皆即此”。胡三省《通鉴注》:“平水在越州东南四十余里。小江源出大木山,南流合于剡江。”
即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平水江。唐咸通元年(860年),裘甫起义,游骑至平水东小江,即此。
即今浙江绍兴市东南平水江。《清一统志·绍兴府》:平水溪“在会稽县东南三十五里。镜湖三十六源之一也。唐咸通元年,浙东‘贼’裘甫,游骑至平水东小江。又光启二年,钱镠讨刘汉宏,将兵自诸暨趋平水,凿山通道五百里,出曹娥埭,皆即此”。胡三省《通鉴注》:“平水在越州东南四十余里。小江源出大木山,南流合于剡江。”
即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平水江。唐咸通元年(860年),裘甫起义,游骑至平水东小江,即此。
一名大相国寺。在今河南开封市内。在河南省开封市内。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战国时为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始修建国寺。唐延和元年(712年)睿宗为纪念他以相王即位,乃赐名大相国寺,并
明景泰年间建。在今新疆和田县。为伊斯兰教著名寺院之一。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椹县置,属合州。治所在今广东遂溪县西南五十里湛川村。大业初废入扇沙县。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属南合州。贞观八年 (634) 属雷州。天宝元年 (742)废。古县名。
明洪武初建,直隶江西都司。故址在今江西上饶县城东北。
亦名平戎军。唐开元二十八年(740)改安戎城置,属维州。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西北鹧鸪山东侧。一说马尔康县东境。《舆地纪胜》卷149:平戎城,“《图经》云:安戎城,唐初筑之,以断吐蕃趋蛮之路。其后吐蕃取之。
在今四川城口县北。清道光 《城口厅志》 卷4: 神田在 “厅北一百五十里。其山最高,绝顶平旷,纵横宽数十里,皆老林地。产洋芋,荞麦最丰熟”。
①亦名丸山,又作凡山。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北纪山。《水经·巨洋水注》:朱虚“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世谓之凡山”。《方舆纪要》卷35临朐县“丹山”条引《大事记》:“轩辕征不道,东至海,登丸山,或讹为凡山,俗谓
在今宁夏盐池县南一百二十里。1947年陕甘宁边区盐池县人民政府曾迁驻于此。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南。《水经·江水注》:“(江陵)城南有马牧城。西侧马径。”
即今辽宁辽阳市老城。《隋书·炀帝纪》:大业八年(612)征高丽,“车驾渡辽,大战于东岸,击贼破之,进围辽东”。《新唐书·太宗纪》:贞观十九年(645)征高丽,五月“丁丑,军于马首山。甲申,克辽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