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州
元元贞元年(1295)升平江县置,属岳州路。治所即今湖南平江县。明洪武三年(1370)复改平江县。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平江县置,治今湖南省平江县。属岳州路。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平江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为县。
元元贞元年(1295)升平江县置,属岳州路。治所即今湖南平江县。明洪武三年(1370)复改平江县。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平江县置,治今湖南省平江县。属岳州路。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平江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为县。
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西善桥村。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卷5《城厢》:有“西善桥”。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江宁县“西有板桥、西善二镇”。
又名柘林堡。在今上海市奉贤县南柘林镇西一里。因附近柘山上柘树成林,故名。北宋曾设袁部盐场于此。明嘉靖时,为防倭寇筑城防守。《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柘林镇 “城周四里,为防御要冲,南起漴缺墩
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北下洞街。本明下洞长官司, 清雍正七年(1729)改土归流。乾隆元年(1736)设巡司。后移巡司于古丈坪。
在今辽宁绥中县西。《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 椵木冲在 “卫西北三十里。其相近者又有碾儿冲”。
自洮昂铁路终点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昂昂溪附近的三间房站起,经齐齐哈尔至克山县,全长约205公里。1928年动工兴建,1931年修至龙溪(距克山五十二里),工程停辍。
一名罗翁山。即今湖南黔阳县东南八面山。《水经注》 作龙桥山。《舆地纪胜》 卷71沅州:罗公山 “昔有隐者姓罗居此山,有道术,民祈请辄验。今谓之罗公王,即此神也。绝顶有池,广数十里”。《方舆纪要》 卷8
一作棠。春秋楚邑,后入吴。在今江苏六合县北。《史记·刺客列传》: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即此。古邑名。又作棠。春秋楚邑,后属吴。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北。
在今陕西富县西北。《元和志》卷3鄜州直罗县:大槃山“在县(治今直罗镇)西北一百一十里”。
①即今江苏大丰县南三十九里小海镇。旧属东台县。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东台县:“小海镇在治东北五十里。”②即今江苏通州市(金沙镇)西南三十四里小海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通州(今南通市)东南有“小海
即今湖南衡阳县(西渡镇)北二十一里台源镇。《清一统志·衡州府二》 “阴坡市”条下:“又台源市,一名紫霞市,在(衡阳)县西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