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都府
辽会同元年 (938) 升幽州置,建号南京。治所在蓟北、幽都县 (今北京城西南隅)。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及天津市海河以北,河北南拒马河、大清河以北,遵化、玉田、宁河以西,紫荆关以东,内长城以南地区。开泰元年 (1012) 改为析津府。
辽会同元年(938年)升幽州置,建号南京,治蓟北、幽都县(今北京城西南隅)。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天津市海河以北及河北省南拒马河、大清河以北,遵化市、玉田县以西,紫荆关以东地区。开泰元年(1012年)改为析津府。
辽会同元年 (938) 升幽州置,建号南京。治所在蓟北、幽都县 (今北京城西南隅)。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及天津市海河以北,河北南拒马河、大清河以北,遵化、玉田、宁河以西,紫荆关以东,内长城以南地区。开泰元年 (1012) 改为析津府。
辽会同元年(938年)升幽州置,建号南京,治蓟北、幽都县(今北京城西南隅)。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天津市海河以北及河北省南拒马河、大清河以北,遵化市、玉田县以西,紫荆关以东地区。开泰元年(1012年)改为析津府。
即今广东高州市东新垌镇。清光绪 《茂名县志》 卷2: “县东道路,自城东门外,而谢鸡,而新洞。”
唐置,在今河南宜阳县西。《新唐书·地理志》河南郡福昌县:“西十七里有兰昌宫。”
在今山东嘉祥县南三十二里南武山南麓南武山村西。因祀孔子弟子曾参而建。曾参 (前505一前436),字子舆,事亲至孝,作 《孝经》。清代封为宗圣,故曾庙又称宗圣庙。《清一统志·济宁州》: 宗圣曾子庙 “
即今江苏兴化市北平旺湖。《舆地纪胜》卷43高邮军:平望湖“在兴化县西一十八里”。《方舆纪要》卷23兴化县:平望湖在“县北二十里。南接官塘,中有冈阜,四望平坦,因名”。
驿站名。元置,在今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北锡林河岸。
即今山东肥城市南四十七里驾庄镇。《清一统志·泰安府》:安驾庄“在泰安县西南九十里。有主簿驻此”。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贝丘县置,为淄州治。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明洪武九年(1376) 省入淄川州,十二年 (1379) 废州为县,属济南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1925年属淄青道。19
北宋置,属公安县。在今湖北公安县西。清置巡司于此。
即今广东台山市南海中上川岛之东乌猪洲。《方舆纪要》卷101东莞县“三门海”条:“又县西南有乌猪海洋。”明黄衷《海语》称乌猪山。
又名万盛场。即今四川汉源县东九十里皇木镇。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于此设巡司。民国改设县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