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西路
北宋至道三年(997)置,为至道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桂州(今广西桂林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及广东雷州半岛。元初废入湖广行中书省。
又作广西路。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分广南路置,治桂州(今广西桂林市)。辖境约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除贺江中上游地区以外的大部,广东省茂名市、湛江市地区及海南省。大观元年(1107年)分西北部置黔南路,辖境西北部减缩。二年,贺江中上游地区归入,辖境东部扩展。三年黔南路复并入,改为广西黔南路。四年仍复旧名。元初废。
北宋至道三年(997)置,为至道十五路之一。治所在桂州(今广西桂林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及广东雷州半岛。元初废入湖广行中书省。
又作广西路。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分广南路置,治桂州(今广西桂林市)。辖境约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除贺江中上游地区以外的大部,广东省茂名市、湛江市地区及海南省。大观元年(1107年)分西北部置黔南路,辖境西北部减缩。二年,贺江中上游地区归入,辖境东部扩展。三年黔南路复并入,改为广西黔南路。四年仍复旧名。元初废。
在今河北丰润县城南。《清一统志·遵化州》:车轴山“在丰润县南十里。孤圆而高,若卧毂然”。山上有寿峰寺,又称无梁阁。
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清江县 “固本堤” 条下:钟家园堤 “在府 (今临江镇) 东南十余里。《志》云,堤当袁、赣二水之冲,修筑为艰。隆庆三年修城复坏,以沿堤皆沙砾,易于消溃也。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为川滇边务大臣驻地。治所在今四川巴塘县。次年升为巴安府。1913年复改巴安县,属边东道。次年属川边特别区。1939年属西康省。1951年改为巴塘县。1955年属四川省。古
唐方镇名。兴元元年 (784) 置,治所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由同州刺史领之。乾宁二年(895) 改为匡国军。唐方镇名。兴元元年(784年)置,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领同、晋、慈、隰四州。同年罢。
在今湖北松滋县北三十六里老城镇西。《晋书·桓冲传》:东晋太元二年(377),荆州刺史桓冲上疏曰:“南平孱陵县界,地名上明,田土膏良,可以资业军人。在吴时乐乡城以上四十余里,北枕大江。”于是移镇上明。《
南宋景定中置,治所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悦来乡古城坝。元初改为石砫军民府,寻改为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八年(1375)改为石砫宣抚司。南宋景定中置,治今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属忠州。元初改为石
即定州城。今宁夏平罗县南姚伏镇。《方舆纪要》卷62宁夏镇:田州城“在镇北六十里。西夏所置,蒙古废”。《清一统志·宁夏府一》:定州故城“西夏无田州,盖即定州之讹。今俗呼田州塔。新渠旧县在其南”。田州塔在
即三鸦镇。初为战国鲁关,汉以后名鲁阳关。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十四里平高城村。为洛阳与南阳盆地间交通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水经·淯水注》: 鲁阳关水 “南流径鲁阳关,左右连山插汉,秀木干云。是以张景阳诗
①北宋元丰七年(1084)置,属融州。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东北文村。后废。②即文溪寨。在今湖南会同县西南。《宋史·蛮夷二》:元祐二年(1087),“有杨晟台者,乘间寇文村堡”。即此。
即木乃奚。在今伊朗北部里海南岸。《元史·太宗纪》:元年(1229),“印度国主、木罗夷国主来朝”。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