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广州

广州

①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分交州置,治所在广信县(今广西梧州市)。不久废。永安七年(264)复置,治所在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两省区除广东廉江以西、海南岛、广西桂江中上游、容县、北流以南、宜州西北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南朝后渐缩小。隋开皇十二年(592)移治曲江县(今广东韶关市南十里武水西岸),开皇末移治南海县(今广州市)。仁寿元年(601)改为番州,大业三年(607)又改为南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广州,后为岭南道治所,天宝元年(742)改为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广州,乾宁二年(895)改为清海军。五代为南汉国都,改为兴王府。北宋开宝四年(971)复为广州,治南海、番禺二县(今广州市)。端拱后为广南东路治。南宋祥兴元年(1278)升为翔龙府,同年(至元十五年)元改为广州路。

②北魏永安元年(528)置,治所在鲁阳郡山北县(今河南鲁山县)。辖境相当今河南鲁山、宝丰、叶、郏、襄城、舞阳等县及平顶山市地。西魏大统十三年(547)属西魏,而东魏另置南广州于襄城郡(今河南襄城县)。北周建德六年(577)改为汝州。隋仁寿末改为鲁州。

③辽开泰七年(1018)置,治所在昌义县(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六十里大高华堡)。辖境相当今辽宁沈阳、新民、辽中等市县相连地带。金皇统三年(1143)废。


(1)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置。旋废。永安七年(264年)复置,治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除广东廉江县以西,广西桂江中上游,容县、北流市以南,宜州市以西北之外的大部分地区。南朝以后辖境渐小。隋大业初改南海郡。唐武德时复为广州,治南海县(今广州市)。五代南汉升为兴元府,并建都于此。宋复为广州,治南海、番禺二县(今广州市)。元升为路,明改府。唐、宋至清历为岭南道、广南东路、广东省治。辖境东至今龙门、增城、东莞、深圳,北至清远,西至新会、台山,南至海。1911年废。唐乾符六年(879年)黄巢起义军攻克此地。唐以后置市舶司和海关于此,为外商海舶凑集之地。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遭英军侵略,府城人民组织平英团,奋起武装反抗。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运动,曾多次起义于此。(2)北魏太和中置,后废。永安中复置,治鲁阳县(今河南鲁山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鲁山县等地。东魏武定中移治襄城县(今属河南)。隋仁寿以后废。(3)辽开泰七年(1018年)置,治昌义县(今辽宁沈阳市西南大高华堡)。辖境相当今辽宁省西南部。金皇统三年(1143年)废。


猜你喜欢

  • 阿剌山

    在今云南华坪县北。通四川盐源县。清有守备把总驻防。

  • 南甸州

    明永乐十二年 (1414) 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云南梁河县东北二十里曩宋。正统三年(1438) 改属全齿军民指挥使司。正统八年 (1443)升为南甸宣抚司。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置,治蛮干(

  • 甘陵县

    东汉安帝时改厝县置,为清河国治。治所在今山东临清市东北。西晋废。《水经·河水注》:“大河故渎又东径甘陵县故城南。《地理志》之所谓厝也,王莽改曰厝治者也。汉安帝父孝德皇以太子被废为王薨于此,乃葬其地,尊

  • 南浦都

    即今广东翁源县东北南浦。明嘉靖八年(1529) 移桂山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翁源县东北南浦。明嘉靖八年(1529年)移桂山巡检司于此。

  • 鄂公旗

    即科尔沁右翼后旗。旗府驻地苏鄂公爷府(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北)。

  • 白崖山

    ①古蒲阳山。在今河北顺平县西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2完县:白崖山“峰峦秀拔,四面多白石,因名”。②在今湖北荆门市北。《舆地纪胜》卷78荆门军:白崖山“在城北三十五里紫盖山之首”。③在今四川重庆市西

  • 水口镇

    ①北宋置,属长兴县。即今浙江长兴县西北二十八里水口乡。清同治《长兴县志》卷1:水口“顾渚山之水从此出,故名”。唐杜牧有《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诗。②北宋置,属古田县。即今福建古田县南水口镇。北宋太平

  • 百尺镇

    ①唐置,属汝阴县。即今安徽太和县东北四十六里原墙镇。以百尺堰得名。北宋开宝六年(973)于此置万寿县。②即今河北蠡县东北三十里大百尺镇。明弘治《保定郡志》卷5:“北仓在大百尺社。”嘉靖《蠡县志》卷2市

  • 临川镇

    北宋置,属朱崖军。在今海南省三亚市东。古镇名。在今海南省三亚市东。北宋属朱崖军。

  • 挠沟

    一名闹沟。在今湖北襄樊市北。《晋书·庾翼传》: “胡贼五六百骑出樊城,翼遣冠军将军曹据追击于挠沟北,破之。”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