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州
①北周建德六年(577)于广川防置,治所在今甘肃碌曲县西南。《隋书·吐谷浑传》:“开皇初,以兵侵弘州。高祖以弘州地旷人梗,因而废之。”
②隋开皇十八年(598)置,治所在弘化县(今甘肃庆阳县北二十里)。大业初废。
③辽统和中置,属大同府。治所在永宁县(今河北阳原县)。辖境相当今河北阳原县。明初废。
辽统和中置,治永宁县(金改名襄阴县,今河北阳原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阳原县及宣化县西南部地。明初废。
①北周建德六年(577)于广川防置,治所在今甘肃碌曲县西南。《隋书·吐谷浑传》:“开皇初,以兵侵弘州。高祖以弘州地旷人梗,因而废之。”
②隋开皇十八年(598)置,治所在弘化县(今甘肃庆阳县北二十里)。大业初废。
③辽统和中置,属大同府。治所在永宁县(今河北阳原县)。辖境相当今河北阳原县。明初废。
辽统和中置,治永宁县(金改名襄阴县,今河北阳原县)。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阳原县及宣化县西南部地。明初废。
在今江西寻乌县城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长宁县:“本安远县地。万历四年,抚臣江一麟讨平黄乡保贼巢,奏置。明年筑城于马蹄冈。”即此。《清一统志·赣州府一》:马踶冈“在长宁县治南。由城西环抱西北”。
五代后蜀广政二十一年(958)置,属万州。治所在今四川梁平县。《舆地纪胜》卷179梁山军:“五代伪蜀在今军治置屯田务,曰石氏屯田务。皇朝平蜀,土豪石处赟纳庄田八所。”北宋乾德三年(965)废,移梁山县
①三国吴永安三年 (260) 分会稽南部都尉置,属扬州。治所在建安县 (今福建建瓯市南,松溪南岸)。南朝移治今建瓯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西晋太康三年 (282) 分置晋安郡,辖境缩小,约当今福建南平以
①北周建德六年(577)改南广州置,治所在襄城郡(治今河南襄城县)。隋大业三年(607)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贞观元年(627)废。②隋大业二年(606)改伊州置,治所在汝原县(今河南汝州市)
①即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市。《新唐书·地理志》作“丹杨”。②即丹阳县。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北五十里丹杨镇。《晋书·地理志》 作丹杨郡、丹杨县。并云:“丹杨山多赤柳,在西也。”《宋书·州郡志》 亦作“丹杨令,
又作芘苏。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云龙县境。东汉永平十二年(69)属永昌郡。西晋永嘉五年(311)属河阳郡。东晋成帝时为西河郡治。南朝梁末废。古县名。西汉武帝时置,治今云南省
①唐开元十年(722)改利丰县置,属莫州。治所即今河北任丘市东北五十里长丰镇。《寰宇记》卷66长丰县:“以县北有长丰渠,遂改名曰长丰。”北宋熙宁六年(1073)废入任丘县。②一作常丰县。北宋乾德三年(
在今贵州万山特区北五里。《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大万山长官司: 新坑山 “岩谷深邃。土人常避兵于此。《志》 云,山产硃砂水产”。
即今湖南株洲市。范成大 《骖鸾录》 载:南宋乾道九年 (1173) 二月,“二日,宿槠洲市,又当捨舆泝江。此地既为舟车更易之冲,客旅之所盘泊,故交易甚夥,敌壮县”。
明洪武十年 (1377) 置,属思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南三十八里尧民乡。永乐十二年 (1414) 改属石阡府。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废。明洪武十年(1377年)始置,治今贵州省石阡县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