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舍村
即今山东平度市西北张舍镇。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平西县。
即今山东平度市西北张舍镇。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在此置平西县。
在今河南宝丰县北。《续汉书·郡国志》:颍川郡襄县 “有养阴里”。《水经·汝水注》: 古养水“出鲁阳县北将孤山北长冈下,……又东径沙亭南,故养阴里也”。
即今江西宁冈县东北七溪岭。《清一统志·吉安府一》:七溪岭“在永宁县(治今新城镇)北十里。长二十余里。两山夹峙,险峻如阨吭。林木交荫,有泉流萦绕,为七溪三十六涧”。其东北方即龙源口。1928年6月,中国
即今山东招远市东北之罗山(骡山)。《汉书·地理志》 东莱郡曲成:“阳丘山,治水所出。”即此。
元延祐三年(1316)升缙山县置,属大都路。州治即今北京市延庆县。《方舆纪要》卷17延庆州:“(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生于此。”故名。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延庆县地。明洪武三年(1370)废。元延祐三年(1
即安丰镇。今江苏兴化市东北安丰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今湖南望城县北二十里铜官山下。铜官山又作铜山。《元和志》 卷29长沙县: 铜山 “在县北一百里。楚铸铜处”。明置铜官驿。
即冤句县。秦置,属济阴郡。治所在今山东曹县西北。西汉景帝时,封楚元王子执于此,称宛朐侯。西晋属济阳郡。北魏、隋属济阴郡。唐属曹州。北宋改为宛亭县。即“冤句县”。
一作敷州。西魏废帝三年 (554) 改北华州置,治所在杏城 (今陕西黄陵县西南五里)。隋大业三年 (607) 移治洛交县 (今陕西富县),改为鄜城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鄜州,仍治洛交县。辖境
在今浙江安吉县(递铺镇)东。《方舆纪要》卷91安吉州:三水山“在州(治今安城镇)东南六十里。一水东南入乌程,一水北入长兴,一水北入州境,故名”。即“三山(6)”。
①五代晋改唐兴县置,属莫州。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南。后周显德六年 (959) 废。②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 改义川县置,属丹州。治所即今陕西宜川县。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民国初属陕西榆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