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弱水

弱水

①在古代,凡水道水浅,或不通舟者,人们往往认为是弱水不能胜舟,名为 “弱水”。古籍中所载弱水甚多: (1) 《尚书· 禹贡》 雍州: “弱水既西。”“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上源指今甘肃山丹河,下游既今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入内蒙古境后,称额济纳河。(2) 《山海经·西山经》: 劳山 “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指今陕西北部洛水上游一条支流。(3) 《山海经·大荒西经》: 昆仑之丘 “其下有弱水之渊”。《史记·大宛列传》: “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弱水西王母。” 《后汉书·西域传》: 大秦国 “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 所指皆在西方绝远处。(4) 《汉书·地理志》 金城郡临羌县: “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仑山祠。” 《晋书·乞伏炽磐载记》: 东晋义熙末,“讨吐谷浑觅地于弱水南,大破之。觅地率众六千降于炽磐,署为弱水护军”。当在今青海省东部。(5) 《后汉书·东夷传》: 夫余国 “北有弱水”。《晋书· 四夷传》: 肃慎氏 “北极弱水”。当指今黑龙江。(6) 《魏书· 太祖纪》: 泰常三年 (418),“帝自长川诏护高车中郎将薛繁率高车、丁零十二部大会众北略,至弱水”。《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六年 (429),“柔然纥升盖可汗既走……魏主循栗河西行,至菟园水,分军搜讨。……魏主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当指今蒙古国西部鄂尔浑河支流土拉河。(7) 《新唐书·西域传》: 东女国 “有弱水南流”。当在今青海或西藏境。

②古代小说也有弱水传说。东方朔著 《十洲记》:“凤麟州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


(1)古水名。(1)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两《唐书·北狄传》:贞观初以奚阿会部为弱水州,州名即得自此水。(2)在今黑龙江省境内。《后汉书·东夷传》:夫余国“北有弱水”;《晋书·四夷传》:肃慎氏“北极弱水”,即此。(3)约在今西藏自治区或青海省境内。《唐书·西域传》:东女国“有弱水南流”,即指此水。(4)即今陕西省洛河上游支流。《山海经·大荒西经》:“劳山,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即指此。(5)在今青海省东部。《汉书·地理志》金城郡临羌县:“西北至塞外,有弱水昆仑山祠。”《晋书·西秦载记》:义熙年间击吐谷浑于弱水南,皆即此。(6)又作娑夷水。即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吉尔吉特附近印度河北岸支流。唐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进攻小勃律,率军至此。(7)《资治通鉴》:北魏神䴥二年(429年)击柔然,“魏主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当在今蒙古国南部。(2)今水名。又称额济纳河。在甘肃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黑河自金塔县天仓到额济纳旗湖西新村段的别称。长约700千米。《尚书·禹贡》雍州:“弱水既西”;导水:“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即此。《说文》作溺水。《西域水道记》:“额济纳即《元史》之亦集乃。蒙古语,额济纳,幽隐也。”


猜你喜欢

  • 兴凯湖

    又作新开湖。唐渤海国称湄沱湖,金代称北琴海。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中俄边境。《清一统志·吉林一》:兴凯湖“在宁古塔城东南七百里。周围数百里。湖之南诸山中流出之们河、苏扎哈河、勒富河、都特赫等河,俱会

  • 周首

    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左传·文公十一年》: “齐襄公之二年,鄋瞒伐齐。齐王子成父获其弟荣如,埋其首于周首之北门。”杜注: “周首,齐邑。济北谷城县东北有周首亭。”《水经·济水注》: “今世

  • 泷头水

    亦名滃溪。即今广东翁源县境之翁溪。《明史·地理志》 翁源县: “东有灵池山,滃溪出焉,即泷头水。” 《宋史·南汉刘氏世家》: 开宝四年(971) 潘美攻占韶州后,又破英州、雄州,“次泷头,(刘) &#

  • 鸡宗关

    北宋熙宁九年(1076)置,属茂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南四十二里南新镇鸡宗山上。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4:熙宁九年(1076),静州将杨文绪结连蕃部攻茂州,“茂州南有鸡宗关,路通永康军”。《宋史

  • 京口埭

    在今江苏镇江市北江南河入江口。《新唐书·地理志》 丹徒县: “开元二十二年,刺史齐澣以州北隔江,舟行绕瓜步,回远六十里,多风涛,乃于京口埭下直趋渡江二十里开伊娄河。”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江南河入江口。用

  • 杨林口

    在今湖北石首市西南。《方舆纪要》卷78石首县:杨林口在“县西南三十里。多杨树。……在江北岸,江水旁泄入潜沔处也。元大德中县境堤岸屡决,开杨林、宋穴、调弦、小岳四穴,以杀水势”。即“杨林渡”。

  • 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

    蒙古宪宗元年(1251)置,治所在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元史·宪宗纪》:“以阿儿浑充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事,法合鲁丁、匿只马丁佐之。”

  • 石埭山

    在今广东惠州市西南。《舆地纪胜》卷99惠州:石埭山“在郡之西五、六里。崖石壁立,泉激如飞”。《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归善县:石埭山“崖石峭立如埭,流泉溅沫,宛若珠帘。其水泻入丰湖,为郡之胜”。

  • 罗计堡

    即上、下罗计堡合称。上罗计堡在今四川珙县南七十里上罗镇; 下罗计堡在今四川珙县西南五十里下罗乡 (老堡场)。明于两处调叙南卫官兵戍守。

  • 埤是

    在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汉为西河郡南部都尉治。《汉书· 地理志》 西河郡: “南部都尉治塞外翁龙、埤是。” 师古曰: “翁龙、埤是,二障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