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徂徕山

徂徕山

一称尤徕山,又作尤来山、尤崃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四十里。大汶河、小汶河之分水岭。《诗经·鲁颂·閟宫》: “徂来之松。” 即此。《水经·汶水注》: 汶水 “又西南流径徂徕山西,山多松柏”。宋石介筑室其下,号徂徕先生。


又称尤来山、尤崃山、龙崃山。在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区东南。东部伸入新泰市境。东西走向。断块山。由古老变质岩构成。主峰太平顶,海拔 1027 米。为大汶河南、北两源分水岭。《水经注·汶水》:汶水“又西南流径徂徕山西。”林木茂盛,为省内著名林场。西汉末赤眉军曾驻此山。西麓大寺为抗日战争中徂徕山起义旧址。东段南麓映佛山顶和光华寺东侧有北齐石刻。宋文学家石介初居山下,人称徂徕先生,其后文集亦称《徂徕集》。


猜你喜欢

  • 清溪桥镇

    亦作清溪场。即今四川岳池县西北秦溪镇。清光绪 《岳池县志》 卷3: 清溪场 “离城七十里”。

  • 文城

    即今山西吉县西北文城镇。西魏汾州文城县治此。《元和志》卷12文城县:文城“故老曰此城晋文公为公子时,避骊姬之难,从蒲奔狄,因筑此城,人遂呼为文城”。(1)区片名。在山东省文登市中部。市人民政府驻地。人

  • 上克度

    即今贵州平塘县西南克度镇。清顺治间于此置上克度里目。

  • 昂可剌

    元北境部族,又译盎吉剌。在今俄罗斯安加拉河及叶尼塞河中下游地区。《元史·地理志》 昂可剌者: “因水为名,附庸于吉利吉思,去大都二万五千余里。” 又载: 谦河流经吉利吉思境,“注于昂可剌河,北入于海”

  • 淇州

    元宪宗五年 (1255) 置,治所在临淇县 (今河南淇县)。至元三年 (1266) 属卫辉路,省临淇县入州。元末废。明洪武元年 (1368) 复置,属卫辉府。寻降为淇县。蒙古宪宗五年(1255年)置,

  • 低坂

    即今浙江开化县北底本乡。明置低坂巡司于此。后废。即今浙江省开化县北下底本。清初设巡检司于此,后废。

  • 石流山

    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明一统志》卷88黎平府:石流山“在湖耳长官司东三十里。飞泉迸出,乱石四流”。

  • 忠谠山

    一名定党山。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北党山。《寰宇记》 卷164封州开建县: 定党山 “在县北七十里,高六百丈”。《元丰九域志》 卷9封州开建县 “有忠谠山”。《舆地纪胜》 卷94封州: 忠谠山 “在开建县北

  • 陆家汛

    亦作陆家阪市。即今安徽肥东县南湖滨乡。清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卷3:陆家汛“(距城)七十里”。

  • 阿耨达山

    即今西藏西南部冈底斯山。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冈底斯山“即大雪山地,阿哩地方之东北,周一百四十余里,峰峦陡绝,积雪如悬崖,山顶百泉聚流,至麓即伏,实诸山之祖脉,梵书所谓阿耨达山也”。阿耨达为清凉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