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县
清光绪元年 (1875) 置,属台南府。治所在琅之猴洞山 (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恒春镇)。 据连横《台湾通史》 卷16: “名曰恒春,以其地为极南,四时皆春也。” 光绪二十一年 (1895) 被日本侵占,县废。
古旧县名。清光绪元年(1875年)置,治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恒春镇。属台湾府。十三年属台南府。1945年并入屏东县。
清光绪元年 (1875) 置,属台南府。治所在琅之猴洞山 (今台湾省屏东县南恒春镇)。 据连横《台湾通史》 卷16: “名曰恒春,以其地为极南,四时皆春也。” 光绪二十一年 (1895) 被日本侵占,县废。
古旧县名。清光绪元年(1875年)置,治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恒春镇。属台湾府。十三年属台南府。1945年并入屏东县。
元至元十五年(1278)置,属建昌路。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辖境相当今四川西昌市北境及冕宁县南境。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建昌府。二十七年(1394)废。元至元九年(1272年)平大理
在今四川理塘县南拉波乡。清雍正年间置拉布土百户。
金国之别称。《金史· 地理志》 上京路:“金之旧土也。国言 ‘金’ 曰 ‘按出虎’,以按出虎水发源于此,故名金源。建国之号,盖取诸此。” 阿鲁图 《进金史表》: “维此金源,起于海裔。”指女真族世居之
在今贵州福泉县东五里。横截驿道。《方舆纪要》卷121平越府“地松河”条下:羊场河“(明)弘治十年,建石梁于其上,曰通济桥,流通马场江, 入麻哈江”。
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南五十里,接歙县界。《方舆纪要》卷28太平县“尚书山”条下:“县西南六十里有汤岭,多悬崖峭壁。”有汤岭关,为入黄山通道之一。
城邑名。在今河南卢氏县。《水经·洛水注》 引《竹书纪年》:晋出公十九年(前456),“晋韩龙取卢氏城”。在今河南省卢氏县。《古本竹书纪年》晋出公十九年(前456年):“韩龙取卢氏城。”即此。有《卢氏布
隋大业三年(607)改昭越县置,属淮安郡。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古县名。隋大业初改昭越县置,治今河南市泌阳县东北。属淮安郡。不久废入比阳县。
西晋分平原郡置,治所在灵县 (今山东高唐县南三十里南镇)。辖境相当今山东高唐县附近地。北齐废。
简称明正土司。清康熙五年 (1666) 改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置,属雅州府。治所在打箭炉 (今四川康定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康定、丹巴、雅江、九龙及道孚等县地。宣统三年(1911) 改流。
北宋开宝八年(975)析罗甸国置,为羁縻府。治所即今贵州开阳县。南宋嘉定间移治今贵州贵阳市。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