惬山
亦作狭山。在今河北大名县北十五里。《元和志》 卷16贵乡县: “成帝时河决金堤,河堤使者王延世募人塞之,盖运土塞河之处,以其惬当人情,故谓之惬山。” 又 《资治通鉴》: 唐建中三年 (782),朱滔、王武俊拒朝命,救田悦于魏州,引兵 “营于惬山”。朔方节度使李怀光 “遂击滔于惬山之西”。即此。
古山名。在今河北省大名县北。《资治通鉴》:唐建中三年(782年),范阳节度使朱滔救田悦于魏州,“滔营于惬山”,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击滔于惬山之西,杀步卒千余人,滔军崩沮”,即此。
亦作狭山。在今河北大名县北十五里。《元和志》 卷16贵乡县: “成帝时河决金堤,河堤使者王延世募人塞之,盖运土塞河之处,以其惬当人情,故谓之惬山。” 又 《资治通鉴》: 唐建中三年 (782),朱滔、王武俊拒朝命,救田悦于魏州,引兵 “营于惬山”。朔方节度使李怀光 “遂击滔于惬山之西”。即此。
古山名。在今河北省大名县北。《资治通鉴》:唐建中三年(782年),范阳节度使朱滔救田悦于魏州,“滔营于惬山”,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击滔于惬山之西,杀步卒千余人,滔军崩沮”,即此。
亦作马塔儿海子。亦名清水源。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南廷克木音高毕一带。明金幼孜《北征后录》:永乐十二年(1414)朱棣北征,四月“二十一日,次清水源,即马塔马”。
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五龙口镇附近。亦名枋口堰水。《方舆杨要》 卷49济源县: 枋口水“沁水渠也。在县东北三十里。两山之间,沁水经焉。旧以枋口为门故名枋口。…… 《胜览》 云: 枋口水,隋卢贲、唐温造俱于
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 分迤东道置,属云南省。治所在普洱府城 (即今云南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领普洱、镇沅、元江、临安四府,辖境约当今云南景谷、镇沅、新平、峨山、华宁、开远等县、市以南地区。光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信阳军置,治所在信阳县 (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及信阳、罗山二县地。十五年 (1278) 改为信阳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信阳州置,治今河南信阳市。
即春秋时鄇邑。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左传·成公十一年》 杜注: “鄇,温别邑。今河内怀县西南有鄇人亭。”
即今四川广汉市东南十五里三水镇。《方舆纪要》卷67汉州:三水关在“州东十里。关下有渡,即绵水渡口也,亦曰三水关渡。有巡司戍守”。清裁巡司。光绪二十八年(1902),义和团廖观音高举“灭清、剿洋、兴汉”
又作九州、九洲山。即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岸霹雳河口外的Semblan群岛。明费信《星槎胜览》:九洲山“其山与满剌加国接境”。
即今江西宜春市南南庙乡。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7: 宜春县南有南庙市。民国 《宜春县志》 卷11: 南庙 “距城四十里。旧名堵田。……地广人稠,为南部交易市集地”。
明置,属寻甸军民府。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南易隆。后废。
在今河南嵩县西南。淯水源于此。《水经·淯水》:“淯水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