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口城
即昌邑城。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昌邑东游塘。《续汉书 ·郡国志》 刘昭注: 海昏侯国 “在昌邑城。《豫章记》 曰: 城东十三里,县列江边,名慨口,出豫章大江之口也。昌邑王每乘流东望,辄愤慨而还,故谓之慨口”。
即昌邑城。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昌邑东游塘。《续汉书 ·郡国志》 刘昭注: 海昏侯国 “在昌邑城。《豫章记》 曰: 城东十三里,县列江边,名慨口,出豫章大江之口也。昌邑王每乘流东望,辄愤慨而还,故谓之慨口”。
在今云南思茅市西。本名六困。清雍正七年(1729)设土把总驻守。
①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怀集县(今广东怀集县)。辖境相当今广东怀集县 (除西北部分)。贞观元年 (627) 废。②唐贞观元年 (627) 改辽州置,为羁縻州,属幽州都督府。治所在威化县 (
底柱山三门之一。在今河南三门峡市北黄河三门峡水库中。《清一统志·陕州》 “底柱山” 条引 《陕州志》: “三门: 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鬼门尤险,舟筏入者,罕有得脱。”底柱山“三门
①唐方镇名。中和二年 (882) 置,治所在延州 (今陕西延安市东)。光化元年 (898) 改名宁塞军。②北宋建隆元年 (960) 置,治所在清苑县 (今河北保定市)。太平兴国六年 (981) 改为保
清初又称使犬部。分布在我国东北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下游地区。包括赫哲,费雅喀、库页等族。清吴桭臣 《宁古塔纪略》: 衣朗哈喇 “又东北五六百里为呼儿喀; 又六百里为黑斤; 又六百里为非牙哈; 总名乌稽鞑
①博亦作 “傅” 或 “敷”。此为何山,位于何地? 各家说法不一。《尚书》 伪孔传及 《史记集解》 均认为 “敷浅原,一名博阳山”。《汉书·地理志》 豫章郡历陵县: “傅阳山、傅阳川在南,古文以为敷浅
①即今安徽宁国县西南四十里桥头乡,道通绩溪县。民国 《宁国县志》 图: 西南有桥头铺。②即今四川荣县东南桥头乡。清道光 《荣县志》 卷10: 桥头铺场在 “县南九十里……本铺递名”。
五代梁时南平王高氏置,治所在当阳县(今湖北当阳市)。不久废。北宋开宝五年 (972) 复置,治所在长林县 (今湖北荆门市)。熙宁六年(1073) 废。元祐三年 (1088) 复置,端平三年(1236)
明成化十七年(1481)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嘉靖中移治老军营(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五十五里平鲁城镇)。清雍正三年(1725)改为平鲁县。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置,治今山西省大同
亦称八径。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陉道。《述征记》:“太行首始河内,北至幽州,凡八陉。第一轵关陉(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第二太行陉(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第三白陉(在今河南辉县市西),第四滏口陉(在今河北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