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坛寺
又名戒台寺。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南马鞍山麓。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初名慧聚寺,辽咸雍年间高僧法均在此开坛传戒。明正统间改名万寿寺,僧人如幻律师到此说戒。俗称戒坛寺。清《日下旧闻考》卷105引《燕都游览志》:“殿宇宏丽,阑楯参差。坛在殿中,以白石为之,凡三级,周遭皆列戒神。出坛而南, 至波离殿,殿前辽金碑各一, 皆波离尊者行实也。有太古洞最胜,列炬而入,百乳千螺俱成佛像。”寺内多苍松,皆有数百年,体态各异, 故戒坛寺以古松而称著。
又名戒台寺。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南马鞍山麓。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初名慧聚寺,辽咸雍年间高僧法均在此开坛传戒。明正统间改名万寿寺,僧人如幻律师到此说戒。俗称戒坛寺。清《日下旧闻考》卷105引《燕都游览志》:“殿宇宏丽,阑楯参差。坛在殿中,以白石为之,凡三级,周遭皆列戒神。出坛而南, 至波离殿,殿前辽金碑各一, 皆波离尊者行实也。有太古洞最胜,列炬而入,百乳千螺俱成佛像。”寺内多苍松,皆有数百年,体态各异, 故戒坛寺以古松而称著。
唐置,在今浙江安吉县(递铺镇)北。《新唐书·地理志》 安吉县:“北十七里有石鼓堰,引天目山水溉田百顷, 皆圣历初令钳耳知命置。”
①在今湖北竹溪县东南一百六十里。清有外委驻防。②亦名牛头城、赤牛城。在今四川梁平县西二十里仁贤镇(沙河铺)牛头村附近。《方舆纪要》卷69梁山县:牛头寨“在县西二十里赤牛山上,亦名赤牛城。宋淳祐二年筑。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昆阳州。治所在那龙城(今云南安宁市西南二十二里县街)。《方舆纪要》卷114三泊县: “望洋、鸣矣、利资三河萦抱县治,是为三泊,下流入于滇池。”清康熙八年(1669)废入昆
即布古什河。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斋桑泊西南,流入斋桑泊。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5:“布古什河亦曰布固图河。乾隆二十三年,副都统唐公喀禄偕厄鲁特散秩大臣和硕齐率兵追捕土尔扈特台吉舍稜至布固图河。”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新筑镇一带。《关中记》: “秦为金人十二,董卓坏以为钱,余二枚,魏明帝欲徙诣洛阳,到霸城重不可致,今在霸城大道南。”金人即铜人,故名铜人原。
①南朝宋置,属安陆郡。治所即今湖北应城市。清雍正《应城县志》卷1:“县名应城,或云当时以为此地应作城,故名。或云冈阜周环,隐隐如城,故名。”西魏为城阳郡治。隋开皇初属安州。大业二年(606)改名应阳县
在今浙江衢州市西衢江上。《方舆纪要》卷93西安县: 通和桥 “在城西朝京门外,万历三十九年创置浮桥,长八十余丈”。
①在今安徽萧县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29萧县“朱珊泊”条下:白米堰“源出县东南五十里白米山下,导流西北,为灌溉之利”。《清一统志·徐州府二》:“白米泉源出白米山,西北流迂回二十里,入县南五里之双桥
源于今河北邢台县西北,东经任县汇入大陆泽。《清一统志·顺德府一》:牛尾河“一名响水河,俗以府城旧名卧牛城,故呼为牛尾河。源出邢台县治西北之瓦瓮泉,东流汇达活、野狐诸泉,又东北百泉之支水入之,又东北入任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笼县 (今越南永富省青山县)。辖境相当今越南山萝省及永富省、河山平省部分地。宣德二年 (1427),地入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