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墅港
宋名南戚氏、北戚氏。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南戚墅堰。《宋史·河渠志七》: “漕渠两旁,曰白鹤溪、西蠡河、南戚氏、北戚氏,直湖州港,通于二湖。” 《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武进县: 戚墅港在“府东三十里。北枕运河,有戚墅堰,其下流东南入太湖”。
宋名南戚氏、北戚氏。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南戚墅堰。《宋史·河渠志七》: “漕渠两旁,曰白鹤溪、西蠡河、南戚氏、北戚氏,直湖州港,通于二湖。” 《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武进县: 戚墅港在“府东三十里。北枕运河,有戚墅堰,其下流东南入太湖”。
清顺治七年(1650)改玉林卫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北四十四里右玉城镇。雍正三年(1725)改置右玉县。清顺治七年(1650年)省玉林卫入大同右卫,改名右玉卫。治今山西省右玉县西北右玉。
在今辽宁盖州市东南。《方舆纪要》卷37盖州卫:灶突山“在卫东南十五里。群山环绕,中有孤峰特起,若灶突然”。
即今湖北应城市东南四十里长江埠街道办事处。清置巡司于此。
在今安徽繁昌县东北五十里长江中,东接芜湖市。《宋书·沈攸之传》: 泰始二年 (466) “以攸之为宁朔将军、寻阳太守,率军据虎槛”。《舆地纪胜》 卷18太平州: 虎槛洲 “在繁昌县东五十里。宋沈攸之、
古地名。在今浙江诸暨县东北。《水经·渐江水注》: “允常卒,句践称王,都于会稽,《吴越春秋》 所谓越王都埤中,在诸暨北界,山阴康乐里有地名邑中者是。” 按: 今本 《吴越春秋》 无此文。埤中亦不能确指
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城东七里龙坪乡七里桥村,芷江机场口的南端。1945年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21日, 国民政府派遣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副参谋长冷欣等,与日本
①西汉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甘肃镇原县东八十里。遗址尚存。《后汉书· 段熲传》:建宁元年 (168) 春,“熲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晋废。②北魏置,为西北地郡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安汉县置,属隆州。治所在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寰宇记》 卷86南充县: “以古充国为名。” 大业初属巴西郡。唐武德四年 (625) 为果州治,天宝初为南充郡治,乾元初复为果
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东南十八里玄石坡。明永乐八年(1410)朱棣北征经此, 曾立马于此。金幼孜《北征录》:四月初七日,“午次玄石坡……上登山顶,制铭书岁月纪行,刻于石,命光大书之,并书‘玄石坡立马峰’
在今四川泸县西北。《寰宇记》卷88泸州泸川县:“支江水从富义县鸳鸯池,屈曲方至城下,与汶江合流。”《清一统志·泸州》:支江“在州西北六十里。源自富顺县椽子漕流入州境,又南五十里至怀德镇入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