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桥镇
即今安徽和县西南戚镇乡。明万历 《和州志》 卷1: 戚家桥在 “州西十二里”。
即今安徽和县西南戚镇乡。明万历 《和州志》 卷1: 戚家桥在 “州西十二里”。
一作东漳镇。即今河南中牟县北四十里东漳乡。民国《中牟县志》卷2:县北有东张寨。
在今湖北荆沙市西长江中。《晋书· 王澄传》: 巴蜀流人与土人忿争,杀县令,屯聚乐乡,请降,“澄伪许之,既而袭之于宠洲”。即此。《水经·江水注》: 枚回洲 “下有龙洲,洲东有宠洲”。在今湖北省江陵县西南
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为关内,亦称关中。今河北山海关以西地区,四川康定以东地区,甘肃嘉峪关以东地区旧称关内,皆与关外相对而言。地区名。(1)秦至唐时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陇
三国魏改博陵县置,属安平郡。治所在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西晋为高阳国治。北魏景明元年(500) 改名博野县。古县名。三国魏改博陵县置,治今河北省蠡县南,为高阳国治。北魏景明元年(500年)改名博野县。
明洪武三年 (1370) 置,在今广东南海市西北黄鼎村。
在今河南洛宁县长水村西北二十五里。唐杜佑《通典·州郡部》:长水县“土刬,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盖古关之塞垣也,后周以为镇防”。
在今河南滑县东北曹村。后改灵平埽。《宋史·河渠志二》: “元丰元年四月丙寅,决口塞,诏改曹村埽曰灵平。”
在今福建连江县北。《方舆纪要》卷96连江县:龙漈山“在县治北。县之主山也。冈峦如龙,漈水夹涧而下。有潭曰五峰潭。山北五里曰湖山,高秀出诸峰之上”。
唐天宝元年 (742) 改诺水县置,为始宁郡治。治所即今四川通江县。《寰宇记》 卷140通江县: “以邑枕巴江,故为通江县。” 乾元元年 (758)为璧州治。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属巴州。南宋末
在唐东都城北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中。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载:写口渠“渠自宣仁门南,枝分泄城渠,南流与皇城中渠合,循城南流,至立德坊之西南隅,绕其坊,屈而东流入漕渠之西,有司农官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