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都儿山口
古名大斗拔谷。在今甘肃民乐县东南七十里。《明经世文编》 卷405郑洛 《议修通海紧关隘口以弭虏患疏》: “扁都口者,青海之要冲,虏行之孔道,甘镇之咽喉。”
古名大斗拔谷。在今甘肃民乐县东南七十里。《明经世文编》 卷405郑洛 《议修通海紧关隘口以弭虏患疏》: “扁都口者,青海之要冲,虏行之孔道,甘镇之咽喉。”
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南。《山海经· 中山经 ·中次四经》: “厘山之首曰鹿蹄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甘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 《水经·洛水注》: 鹿蹄之山,“其山阴则峻绝百仞,阳则原阜隆平,甘水发于东
春秋时吴都东门。即今江苏苏州城之相门。《吴地记》:“匠门又名干将门……阖闾使干将于此铸剑”,故名。后省称将门,音变而为匠门。现已拆除。
①在今四川安岳县东南一百里石羊镇南。清道光《安岳县志》卷7:石羊场“在治东一百里”。②即今四川都江堰市南石羊镇。民国《灌县志》卷2:石羊场“在治南四十里。介黑石、沙沟两河间,为通崇庆县要道。旧属三阳镇
在今四川南部县西。《舆地纪胜》卷185阆州:兰登山“在新井县东二十里。汉严君平隐居于此,有君平洞、君平像、崇福观”。《明一统志》卷68保宁府:兰登山“在南部县西八十三里。三面峻绝,俯临西江。汉严君平尝
清乾隆四十二年 (1777) 筑,即今新疆玛纳斯县城北。四十四年 (1779) 置绥来县于此。
北宋置,属宜兴县。即今江苏宜兴市南五十里湖㳇镇。 后讹为湖㳇。 《方舆纪要》 作“湖没”; 《清一统志》 作 “湖汊”。明、清置巡司于此。
在今广东丰顺县南蓝田。《清一统志·潮州府》 “飞泉岭”条引《广东通志》:“岭在揭阳山西。壁立万仞,周数十里,层峦叠,人迹罕至,有泉飞空而下,如瀑布。因名。”
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南。《明一统志》 卷60襄阳府: 谢公岩 “在府治西南五里。昔谢希逸游此。故名”。上有仙人洞。其草经冬不萎,可避寒。洞旁有宋、明摩岩石刻。
即含洸。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光镇。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102英德县 “洭浦关”条内: “县西有浛洸巡司,即旧含光县也。扼五山径、大小枫林之冲,皆为要害。”
即伊是。战国赵地,在今山西安泽县南。即“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