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胥镇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庙头村。《元丰九域志》卷9:广州番禺县有扶胥镇。唐韩愈《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谓“扶胥之口”,即此。
古镇名。在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南珠江出海口附近。唐韩愈《南海神庙碑》:“庙在今广州治之东南,海道八十里,扶胥之口。”又诗云:“乘湖簸扶胥,近岸指一发。”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黄埔区庙头村。《元丰九域志》卷9:广州番禺县有扶胥镇。唐韩愈《南海神广利王庙碑》谓“扶胥之口”,即此。
古镇名。在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南珠江出海口附近。唐韩愈《南海神庙碑》:“庙在今广州治之东南,海道八十里,扶胥之口。”又诗云:“乘湖簸扶胥,近岸指一发。”
在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南三十二里王庆坨镇。清设王庆坨营,有副将、千总、把总驻守。在天津市武清区西南部。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王庆坨,人口2.2万。辽、金时建村,有王庆定居土坨上,得名
唐贞观七年 (633) 改州置, 治所在平南县(今广西平南县)。《元和志》 卷37龚州: “因龚江为名。”辖境相当今广西平南县地。天宝元年 (742)改为临江郡,乾元元年 (758)
俗名茅山。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北四十里靠山集北。清 《日下旧闻考》 卷 142 引 《平谷县志》 曰: “嵑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峰峦峭峻,林谷深邃。有双泉寺,金明昌中建。” 今寺已不存。旧址有 “大金明昌
即子夏口。在今湖北监利县西。《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一年(415),刘裕伐司马休之于江陵,“使其壻振威将军东海徐逵之统参军蒯恩、王允之、沈渊子为前锋,出江夏口”。即此。又称子夏口。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
1914年以怀仁县改名,属奉天东边道。治所在六道河 (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学杂志》 1914年第2期载 《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 “该县地古为渤海桓州”,故名。1929年直属辽宁省。19
即今甘肃和政县东南达浪乡。《资治通鉴》: 东晋义熙七年 (411),“河南王乾归徙羌句岂等部众五千余户于叠兰城,以兄子阿柴为兴国太守以镇之”。即此。
又作江达宗、札木达城。即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江达。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 (藏) 语: 佳,即佳囊也; 木,语词。城在佳囊楚旁,因以为名。”
从今山西平遥县至汾阳。长31公里。为同蒲铁路支线。1935年动工修建,次年建成。1944年被拆除。
在今云南嵩明县东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4嵩明州: 罗锦山 “在州东北十五里。岩石峭立,文彩若罗锦,因名。下有罗锦泉,里中之田,资其灌溉”。
①唐至德元年 (756) 改安化县置,为顺化郡治。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乾元初为庆州治。北宋乾德二年 (964) 复为安化县。②唐置,属羁縻播朗州。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北。后废。③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