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磨原
在今甘肃华亭县东北。《资治通鉴》唐大历十年(775)胡三省注:“考异曰:《汾阳家传》:‘九月,吐蕃略潘原西而还。八日,至小石门白草川。十八日,下朝那川。二十三日,至里城营、支磨原,入华亭。’”
在今甘肃华亭县东北。《资治通鉴》唐大历十年(775)胡三省注:“考异曰:《汾阳家传》:‘九月,吐蕃略潘原西而还。八日,至小石门白草川。十八日,下朝那川。二十三日,至里城营、支磨原,入华亭。’”
在今斯里兰卡南端之栋德拉角。《明史·外国传七》:锡兰山国“鹦哥咀山又二三日抵佛堂山,即入锡兰国境”。
在今广东遂溪县东。《清一统志·雷州府》:石门港“在遂溪县东三十里。自高州府石城县流入,与吴川县分界,又南至东头山入海。亦名海头港”。
亦作鈋铁胡兰山。今蒙古国前杭爱省翁金河源东巴颜乌兰山。为元初诸帝冬季驻地。《元史·太宗纪》:太宗十三年(1241),“至鈋铁胡兰山,奥都
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南梁湖乡境。《宋史·河渠志七》: “绍兴初,高宗次越,以上虞县梁湖堰东运河浅涩,令发六千五百余工,委本县令、佐监督浚治。”
亦作北岙街。即今浙江洞头县治北岙镇。清光绪《浙江沿海图说》温州附近海岛表:“洞头山北澳街有小市,三盘汛兵驻此。山共七十二澳。”
①即今湖南常宁县东南白沙镇。《清一统志·衡州府二》:白沙堡“在常宁县东南七十里,接耒阳县及桂阳州界”。②即今广东曲江县西南白沙镇。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濛巡司于此。
春秋楚地。《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 五年 (前537),楚伐吴,“以报棘、栎、麻之役。薳射以繁扬之师,会于夏汭”。旧从杜预注释夏
宋废鲁阳五堰,改建为东、西两坝。故址在今江苏高淳县东坝镇。《清一统志·江宁府三》 “五堰”条引明韩邦宪《东坝考》:“太祖初都金陵,以苏浙粮道自东坝入,可避江险。洪武二十五年复浚胥溪河为运道,建石闸起闭
又名白草岭。在今青海大通县北。《水经·河水注》:湟水“东南与湛水合,水有二源,西水出白岭下”。古山名。又名白草岭。在今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北。《水经注》:“湟水又东南与湛水合,经西平之鲜谷西,湛水
在今广东南海市南,跨顺德市地,以防御西、北二江之水患。清光绪 《广州府志》 卷69江防:桑园围 “捍卫十四堡,包络西樵山,东西基形如箕,西、北两江左右环绕,北为箕腹,东南为箕口。最北界三水县飞鹅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