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斗门镇

斗门镇

①又名陡门桥镇。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北陡门桥。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无锡县图:西北有斗门镇。

②即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斗门镇。《清一统志·西安府三》:斗门镇“在长安县(今西安市)西三十里。旧设主簿,嘉庆七年移”。


(1)在浙江省绍兴县北部。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杨望,人口2320。以昔有陡门,后简作斗门得名。清雍正《浙江通志》:“玉山陡门闸,在(绍兴)府城东北三十二里,唐贞元元年观察使皇甫政建。”1949年为斗门乡,1958年后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5年改置镇。1992年马海、袍谷乡并入。地处水网平原。产稻、小麦、油菜籽、淡水鱼等。有纺织、建材、建筑、五金、机械、酿酒等业。杭甬高速公路经此。古迹有三江闸、三江古城墙等。(2)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西部、虎跳门水道东岸。面积103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斗门圩,人口5950。1958年为斗门公社,因公社驻斗门圩,故名。1959年析置赤坎、濠涌两公社,1963年并入斗门公社。1984年改区,1986年设镇。东枕黄杨山,南倚鹤兜山,西北平原接虎跳门水道。主产稻、甘蔗,并产花生、茶叶、荔枝,小濠涌荔枝著名。有汽水、编织、制衣、汽车修配、粮食和茶叶加工等厂。井横公路经此。古迹有金台寺、张世杰墓、马南宝墓、木龙岁冢等。(3)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部。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斗门,人口7200。镇以驻地名。清、民国初均设镇,清曾设县丞署,为古长安县八大镇之一。1949年设斗门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复设镇。产小麦、玉米、稻,盛产苹果、猕猴桃。有磷肥、面粉、砖瓦、机械、轧花、纺织等厂。西户铁路、西宝公路南线经此,韦斗公路终点。有西汉昆明池遗址及石雕牛郎织女像。


猜你喜欢

  • 斗奥隘

    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水口镇北。《清一统志·太平府》 “那怀隘”条:斗奥隘在龙州北,“逼近越南僻路,有龙凭营官兵及土兵防守”。

  • 黄岘关

    义阳三关之一。一作广岘关。在今河南罗山县西南。《魏书·地形志》: 南司州东随县 “有黄岘关”。《魏书· 中山王英传》: 永平二年(509),“进击黄岘”。即此。《舆地纪胜》 卷80作“九里关”。又称广

  • 五脂山

    即五指山。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北。《辽史·地理志》:来州有五脂山。

  • 罗肥县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罗州。治所在今广东化州市西北。六年 (623) 属南石州。贞观元年 (627) 废入石龙县。古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今广东省化州市西北。属罗州。后属南石州。贞

  • 拔布海

    西藏贡嘎县西南羊卓雍湖的古称。《新唐书·地理志》: “百八十里至勃令驿鸿胪馆,至赞普牙帐。其西南拔布海。”即“跋布川”。

  • 李渡场

    即今四川南充市南嘉陵江西岸李渡镇。《清一统志·顺庆府二》:李渡场“在南充县南六十里。本朝乾隆五十一年置主簿驻此”。民国初改设县佐。

  • 中渎水

    即邗沟。故道自今江苏扬州市南引江水北流,西北至淮安市北入淮。《水经·淮水注》:“中渎水,首受江于广陵郡之江都县……自江东北通射阳湖。《地理志》所谓渠水也。西北至末口入淮。”即邗沟。《汉书·地理志》作“

  • 望州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置,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六十六里广通镇。辖境约当今云南禄丰县西部地。天宝后废。唐贞观末置羁縻州,治今云南省禄丰县西。属姚州羁縻。后废。

  • 尖冈墟

    即今广东化州市北丽岗镇。明万历《高州府志》卷1:化州有尖岗墟。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化州:尖冈墟在“州北三十里”。

  • 古城

    ①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2淮安府桃源县:古城,“《志》云:晋石崇镇下邳时筑此城。今为古城驿。嘉靖四十五年改巡司”。清亦置巡司于此。②亦名诸葛古城。即今四川荥经县西五里古城坪。《方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