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藤峡
即今广西桂平县西北大藤峡。《明史·王守仁传》: 嘉靖年间,率军镇压断藤峡瑶民起义,“断藤峡瑶 ‘贼’,上连八寨,下通仙台、花相诸洞蛮,盘亘三百余里。……伺 ‘贼’ 不备,进破牛肠、六寺等十余寨,峡 ‘贼’ 悉平”。
即今广西桂平县西北大藤峡。《明史·王守仁传》: 嘉靖年间,率军镇压断藤峡瑶民起义,“断藤峡瑶 ‘贼’,上连八寨,下通仙台、花相诸洞蛮,盘亘三百余里。……伺 ‘贼’ 不备,进破牛肠、六寺等十余寨,峡 ‘贼’ 悉平”。
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南二十六里丰惠镇西南。《清一统志 · 绍兴府一》: 金垒山 “在上虞县 (治今丰惠镇) 西南二里。相传汉魏伯阳著 《参同契》 于此。旁有丹井,晋太康中浚井得金垒,故名”。
在南海中内国南沙群岛内,位于北康暗沙最南方,南安礁东南约10海里。低潮时露出。中国渔民向称墨瓜线,因此处出产墨瓜参而名。1947年公布名称为南屏礁。
即都江堰。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上。《宋史·河渠志》: “岁作侍郎堰,必以竹为绳,自北引而南,准水则第四以为高下之度。江道既分,水复湍暴,沙石填委,多成滩碛。岁暮水落,筑堤壅水上流,春正月则役工浚治,
北宋大观四年 (1110) 改瑕县置,为袭庆府治。治所即今山东兖州市。因在嵫山之阳,故名。金、元为兖州治。明洪武初省入兖州,十八年(1385) 复置,为兖州府治。成化七年 (1471) 改为滋阳县。古
北魏太安二年 (456) 置,属定阳郡。治所在真川 (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固县村)。西魏属神水郡。北周天和元年 (567) 因稽胡数破县城,遂迁治流川 (今延安市东南临镇),改属徧城郡。隋大业十二年 (6
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西南。东汉省。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封城阳戴王子音为都阳节侯置,治今山东省临沂市北。属东海郡。东汉省。
即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西北库尔图河。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库鲁图水发源,东流七十余里有奎屯水由西南来汇之,又东流二十里有察拉尔罕水由西南来汇之,库鲁图水折而东北流五十余里,又北流一百二十里入伊犁
唐武宗李炎的陵墓。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三十里。宋敏求 《长安志》 卷20三原县: 端陵 “在县东十里神泉乡张村,封内四十里”。唐武宗李炎墓。在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徐木乡境。
在今广西合浦县西北。《明一统志》卷82廉州府:北峨山“在府城西北一百里。以峰势嵯峨而名”。
①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②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嶲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石棉县境。后属黎州都督府。北宋以后废。③唐置羁縻州,属安南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