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州

新州

①南朝梁武帝置,治所在新兴县 (今广东新兴县)。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辖境相当今广东新兴县及云浮市东南地。天宝元年(742) 改为新兴郡,乾元元年 (758) 复名新州。元至元十六年 (1279) 升为新州路,十九年 (1282)仍降为新州,属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初废。

②南朝梁普通中置,治所在新阳县 (今湖北京山县)。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为温州。

③南朝梁末置,治所新城郡 (今四川三台县)。西魏治昌城郡 (治昌城县,今三台县)。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射洪、中江、盐亭等县地。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梓州。

④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新野县 (今河南新野县)。同年废。

⑤唐光启中改妫州置。治所在永兴县 (今河北涿鹿县)。辽改为奉圣州。

⑥辽置,属中京大定府。治所在今内蒙古敖汉旗东白塔子。统和八年 (990) 改为武安州。


(1)南朝梁武帝置,治新兴县(今属广东)。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辖境相当今广东省新兴县地。宋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为新州路,十九年复为州。属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入肇庆府。(2)南朝梁普通末置,治新阳县(今湖北京山县)。辖境约当今湖北省京山县一带。西魏改名温州。(3)南朝梁武陵王置,治昌城县(今四川三台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三台、盐亭、射洪等县。隋开皇末年改梓州。(4)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新野县(今河南新野县)。寻废。(5)唐光启中置,治永兴县(即今河北涿鹿县)。属河东道。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涿鹿、怀来等县地。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年)入辽,改名奉圣州。(6)契丹耶律阿保机以杏埚新城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东白塔子村。辽统和八年(990年)改名武安州。近说:辽景宗已置武安州于木叶山(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合流处)下杏埚,圣宗统和八年城杏埚新城,迁武安州民户至新城,遂改为新州。属中京道。


猜你喜欢

  • 午极集

    即今山东乳山市北午极镇。旧属牟平县。民国《牟平县志》卷3:午极集“在县(治今宁海镇)南偏西九十里”午极镇。

  • 方家屯

    即今辽宁康平县西南方家屯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康平图:南有方家甸。

  • 昱岭关

    ①南宋置,在今安徽歙县东北一百里,皖、浙二省分界处。《明史· 徐寿辉传》: 至正十一年 (1351) 称皇帝,“明年,分兵四出,连陷湖广、江西诸郡县,遂破昱岭关,陷杭州”。又 《胡大海传》: “从破宁

  • 桑泉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临晋镇东北。《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前636),晋公子重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即此。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临猗县西南临晋镇东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

  • 五亩

    在今云南元阳县东北二十二里。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清初设掌寨。

  • 仁和城

    即今四川简阳市西南镇金镇。西魏为仁和郡、贵平县治。

  • 独山江

    在今贵州独山县南。《清史稿·地理志》独山州: “独山江,即都江上源。”

  • 阳华山

    又名华阳山。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北。《山海经·中山经》:“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古山名。又称华阳山。在今陕西省洛南县东北。相传山南面多金、玉,北面多青雄黄(见《山海经·中次六经》)。

  • 延江水

    即今四川、贵州两省境之乌江。《水经·江水》:江水“又东至枳县西,延江水从牂柯郡北流西屈注之”。郦道元注:“水乃延江之枝津,分水北注,径涪陵入江,故亦云涪陵水也。其水南导武陵郡,昔司马错泝舟此水,取楚黔

  • 亦集乃路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改西夏黑水镇燕监军司置,属甘肃行省。治所在亦集乃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哈日浩特)。辖境相当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亦集乃”即西夏语“黑水”之意。元于其地屯田,发新军二百人凿合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