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
即郎山。 今安徽绩溪县东北王石山。 《寰宇记》 卷104年绩溪县: 新山 “一作郎㟳, 在县北一十五里。下有郎溪,而驲路在焉。两边有石壁,长数百步,直下数百尺,不生草木,有类石洞焉”。
即郎山。 今安徽绩溪县东北王石山。 《寰宇记》 卷104年绩溪县: 新山 “一作郎㟳, 在县北一十五里。下有郎溪,而驲路在焉。两边有石壁,长数百步,直下数百尺,不生草木,有类石洞焉”。
原名大茅峡。在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铜罐驿下游。为长江小三峡之一。王士正 《蜀道驿程记》云: “过猫儿峡,莲峰叠崿,亏蔽云日,一山突起,石棱刻露,其色青碧,曰青石尾。”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与江津市间。系长江切
亦名都荔山。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南隅。明曹学佺 《广西名胜志》 卷1阳朔县: “县理设在都利山下。《注水经》 云: 漓水又南径都利山是也。以出香草,故名。”
①战国魏邑。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史记·魏世家》:文侯二十四年(前422),“秦伐我,至阳狐”, 即此。②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公四十三年(前413),“伐晋,毁黄城,围
又作北魏村、北位。即今河北大城县西南四十里北位乡。清属河间县, 于此设北魏村巡司。
东汉改鄗县置,属常山国。治所在今河北柏乡县北二十一里固城店镇。《元和志》 卷17: “后汉光武帝即位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因改曰高邑。”北齐天保七年 (556),移治今高邑县,属赵郡。隋初属栾州。大业初
即今河南三门峡市会兴镇。清及民国时,为山西潞盐(晋盐)分销河南各县的运输中枢。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区北部。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会兴街,人口 4030。因集会多,生意兴隆,故名。原为
西汉文帝二年 (前178) 改城阳郡为国,治所在莒县 (今山东莒县)。西汉末辖境相当今山东莒县、沂南等地。东汉建武十三年 (37) 并入琅邪国。西汉文帝二年(前178年)以城阳郡改置,治莒县(今属山东
在今湖北潜江市南。《方舆纪要》卷77潜江县:里社堤“在县南。有里社穴,西南通江陵之漕河。宋乾道七年湖北漕臣李焘修潜江里社堤,是也”。
1913年改石阡府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石阡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据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17:“石阡之名, 因于阡山。”而明《寰宇通志》卷114说,石阡因石阡河而得名。但此二说对石阡之本
在今云南永胜县东五里谭家坪。《方舆纪要》卷117北胜州:小吉都寨“在州东五里。《志》云,元时土酋高斌祥屯兵于此”。辛亥革命后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