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公山
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五十余里。《清一统志·宁波府一》: 施公山 “在镇海县 (今宁波市镇海区) 西北九十里。北瞰大洋,商舶往来,地极险要。元设巡司于此。 明时置烽山上”。
集镇名。在浙江省慈溪市区东部。属三北镇。人口3180。村居施公山麓。产棉花、稻。有塑料、骆驼绒、灯具等厂。329国道经村北。施公山,昔北瞰大洋,地极险要。元置巡司于此,明置烽堠于山上。
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五十余里。《清一统志·宁波府一》: 施公山 “在镇海县 (今宁波市镇海区) 西北九十里。北瞰大洋,商舶往来,地极险要。元设巡司于此。 明时置烽山上”。
集镇名。在浙江省慈溪市区东部。属三北镇。人口3180。村居施公山麓。产棉花、稻。有塑料、骆驼绒、灯具等厂。329国道经村北。施公山,昔北瞰大洋,地极险要。元置巡司于此,明置烽堠于山上。
在今河北新乐市东。《方舆纪要》 卷14新乐县: 浴河 “在县 (按: 今新乐市东北承安镇) 西十五里,自中同村东流,经县南五里,又东入于沙河,溉田数千顷”。
即今云南腾冲县东北九十六里界头乡。清时永昌府经历驻此。
即今江西宁都县南三十里田头乡。清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卷4有田头墟。
即今浙江海宁市。明嘉靖 《嘉兴府图记》卷3: “唐置硖石镇,镇西紫微山与镇东东山相峙,因名。” 南宋初设巡检司,元至正时设税课务,明初改税课局,兼置河泊所。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三十五年 (1
明永乐七年(1409)置,寄治在长治县(今山西长治市)。后废。明永乐七年(1409年)置,治今山西省长治市。属山西都司。后废。
即今广东云浮市东北都骑镇。清置汛。
唐龙朔元年 (661) 置,属修鲜都督府。治所在布路犍城 (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地区)。8世纪中废。
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松山乡北。明 《辽东志》 卷1: 乳峰山在 “ (锦州) 城西南七十里。中峰如盖,东西十二麓,拱城北向,悬崖有窦,方深丈许,寒溜如乳,甘冽可饮”。按此记载有误。据 《清一统志·锦州府
商、西周封国,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左传》: 昭公十五年 (前527),“阙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唐叔受之,以处参虚”。又定公四年 (前506),“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
北齐置,属河间郡。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南二十六里。《寰宇记》卷66任丘县:“《三郡记》:汉元始二年,巡检使中郎将任丘筑此城,以防海寇,即以为名。”隋初废。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蒲州,移治今任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