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山东嘉祥县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33嘉祥县 “萌山” 条下: 南武山 “其南有曾子墓”。在山东省嘉祥县城南。南麓有曾子庙,又称宗圣庙,始建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据《山东通志》记载:“正统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澂江路。治所即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当地彝语称鲁乃,“鲁”为石头,“乃” 为黑色,意即长满黑石头的地方。明属澂江府。1913年改为路南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
在今安徽东至县东南境,接祁门县界。明嘉靖《池州府志》卷1:良禾岭“在(建德)县东四十五里。径入祁门。下五里有龙池洞,高敞如室。前有三石,池水注悬崖,如瀑布然”。
即今北京市昌平县东三十里兴寿乡。清光绪《昌平州志》卷4:东“兴寿村。《采访册》:距城三十里”。
自今江苏南京经安徽芜湖至宣城(今宣州市)东南之孙家埠,长197公里。1933年动工修筑,次年建成。为了与京沪铁路相连接,1935年又动工修建了从南京中华门至尧化门的联络铁路线。1936年江南铁路修至江
①即今广东曲江县南乌石镇。清同治《韶州府志》卷11曲江县:有“乌石墟”。②即今广西陆川县南乌石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陆川县图:南有乌石镇。民国《陆川县志》卷5:乌石墟“在城南四十里沙井堡内,为南平
①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皮氏县置,属高凉郡。治所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寰宇记》卷46龙门县:“因山为名。”隋属河东郡。唐属绛州,元和初属河中府。北宋宣和二年(1120)改为河津县。②唐垂拱四年(6
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即今河北武邑县。东汉属安平国。西晋太康十年 (289) 为武邑郡治。北齐天保七年 (556) 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冀州。大业三年 (607) 属信都郡。唐属冀州,
①一作黄梅山。即今浙江宁波市东北海中大黄毛岛。明嘉靖 《定海县志》 卷5: 黄茅山 “近七里屿”。②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 黄茅山 “盘亘数里,壁立干霄”。
①即今江西万载县南郭村。明嘉靖 《袁州府志》 卷2万载县: 郭村铺 “南路入宜春”。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 卷5: 万载县南有郭村铺。②即今陕西旬邑县西郭村。1934—1937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置永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