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阳苑
东汉雒阳苑囿。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后汉书·桓帝纪》 载: 延熹二年 (159),“秋七月,初造显阳苑,置丞”。
东汉雒阳苑囿。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后汉书·桓帝纪》 载: 延熹二年 (159),“秋七月,初造显阳苑,置丞”。
又名陉山。在今河北井陉县北,与鹿泉市接界。《汉书·地理志》 石邑县:“井陉山在西。”《元和志》卷17井陉县:陉山“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井陉”。《清一统志·正定府二》 引《旧志》:“山在今县北五十
即今广西贵港市西南五十里石卡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贵县图:西南有石罅墟。
在今湖南常德市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武陵县:“西北二十七里有北塔堰,开元二十七年,刺史李琎增修,接古专陂, 由黄土堰注白马湖,分入城隍及永泰渠,溉田千余顷。”
唐开元十七年 (729) 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或石棉县境。北宋以后废。
①在今广东澄海市北。宋置小江巡司于此。②在今广西上思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10上思州:小江“在州东南。即源出峨利江之右江也。流经州境,入宣化县界”。③在今广西浦北县东。源出浦北县北,南流为浦北县与博
即今黑龙江海林县西北治山村。中东铁路在此有开道支线。
即今浙江绍兴县东北三江场。明、清置盐课司于此。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宋史·理宗纪》:南宋绍定四年 (1231),“赵范、赵葵等诛李全于新塘”,即此。《方舆纪要》 卷23扬州: 新塘在 “府西北十里。长广二里余。西南接上雷塘,合流入于漕河”。②即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安昌县置,属豫州。治所即今河南确山县。大业初属汝南郡。唐属蔡州。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1012) 改为确山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安昌县置,治今河南省确山县。先
即阳唐左县。在今湖北黄梅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