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成平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沧州市西六十里景城。大业初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为镇。
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成平县置,治今河北省沧县西景成,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入乐寿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成平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沧州市西六十里景城。大业初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为镇。
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成平县置,治今河北省沧县西景成,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省入乐寿县。
西周、春秋时西戎国名。《周礼·冬官·考工记》:“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燕之角,荆之干,妢胡之笴,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据《说文》当为西极之国。
一名温汤泉。在今广西象州县东北。《清一统志·柳州府》: 热水江“在象州东北十五里。其源曰温汤泉,在州东三十里热水村。平地涌出,沸如滚汤,下流渐冷,溉田甚广”。
即今山西定襄县南南王乡。《清一统志·忻州》 “待阳村堡” 条下: 定襄县东南有南王村山寨。
即灵关道。西汉武帝时开。自今四川汉源县大渡河南,沿小相岭东麓,至孙水河,西转入安宁河,南行至西昌市。《资治通鉴》:西汉元光五年(前130),“通零关道,桥孙水, 以通邛都”。胡三省注“《班志》:零关属
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明一统志》 卷83廉州府: 黄稻山 “在府城北九十里。州人多于山下种稻”。
辽置,属大同府。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元属兴和路。明洪武四年(1371)属大同府,寻废。古县名。辽析云中县置,治今山西省天镇县。属大同府。元属兴和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属大同府,寻废。
又为珍珠泉。在今江苏镇江市南郊招隐山西。其泉圆溅,若贯珠然。梁昭明所开,唐李迪构亭于上。宋苏轼 《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归呈景纯》 诗:“岩头匹练兼天净,泉底真珠溅客忙。”
一作荧州。北周改豫州置,治所在虎牢 (今河南荥阳市西北三十六里)。辖境相当今河南郑州、荥阳、中牟、新密、新郑、原阳等市县地。隋开皇初改为郑州。(荥xíng) 北周平齐北豫州置,治成皋县(今河南荥阳市西
亦名瓦河山。在今西藏类乌齐县南。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瓦合大山“在类乌齐西南。山大而峻,路险难行,四山相接,绵亘一百六十里,四时积雪”。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云南官兵三百余名,至此山下扎营,一夜
①西汉置,为广平国治。治所在今河北鸡泽县东南二十里旧城营。东汉属钜鹿郡。西晋后废。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复置,属广平郡,北齐废。隋开皇初复置,后改为鸡泽县。②东晋于朝阳县侨置,属广平郡。治所在今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