朐忍县
秦置,属巴郡。治所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三坝乡。东汉末属巴东郡。《后汉书·刘焉传》: 兴平初,“荆州牧刘表表焉僭拟乘舆器服,(赵) 韪以此遂屯兵朐忍备表”。 即此。 西晋改为朐䏰县。
古县名。秦置,治今重庆市云阳县(磨盘寨)东,属巴郡。三国蜀属巴东郡。西晋后作朐䏰县。
秦置,属巴郡。治所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三坝乡。东汉末属巴东郡。《后汉书·刘焉传》: 兴平初,“荆州牧刘表表焉僭拟乘舆器服,(赵) 韪以此遂屯兵朐忍备表”。 即此。 西晋改为朐䏰县。
古县名。秦置,治今重庆市云阳县(磨盘寨)东,属巴郡。三国蜀属巴东郡。西晋后作朐䏰县。
①在今河北赞皇县东。《方舆纪要》卷14赞皇县:五马山在“县东十里,上有五石马,因名。岩隙出泉,甚甘美,名曰白马泉。后魏孝昌末,赵郡豪李显甫,聚诸李数千家于殷州西山,方五、六十里居之,即五马诸山矣”。②
①在今安徽和县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9和州:乌石山“在州西北六十里。两山相峙,路经其中, 以石多黑,因名”。②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新唐书·地理志》秋浦县:“有乌石山,广德初盗陈庄、方清所据。”
即厉山。在今湖北随州市北。《续汉书·郡国志》 南阳郡随县注引《帝王世纪》曰:“神农氏起列山,谓列山氏,今随厉乡是也。”
即 “土伯特” 的异译。指西藏及其附近地区。即“唐古特”。
①隋仁寿四年 (604) 置,治所在蒙山县(今四川雅安市西)。《元和志》 卷32雅州: “因州境雅安山为名。” 大业三年 (607) 改为临邛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改雅州。治所严道县 (今雅安
在今河南光山县南。《方舆纪要》卷50光山县:会龙山“在县南四十里。二山并峙,如两龙相会”。
在今浙江龙泉市西南小梅镇。《方舆纪要》卷94龙泉县:小梅隘在“县南小梅岭上……为入闽之间道,正统中设隘于此”。
元至元二十年 (1283) 改梁山军置,属夔州路。治所在梁山县 (今四川梁平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梁平县地。明洪武七年 (1374) 废。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梁山军置,治梁山县(今重庆梁平县)。
①在今安徽凤阳县西南五十里。《明一统志》卷7凤阳府: 画山 “山有木,枝如杨柳,可用为画,故名”。②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五十里。《舆地纪胜》 卷103静江府: 画山 “在阳朔县北。苍壁丹岩,望之若屏然”
一名中洲。在今湖北武穴市东长江中。《清一统志·黄州府一》:严家洲“一名中洲,接黄梅县之新洲。元末尝徙县治此。《县志》:中洲即新洲内老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