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谷安抚司
明永乐五年(1407)置,属威州。治所即今四川理县。清乾隆十七年(1752)废。
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今四川省理县杂谷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土归流,改置杂谷厅,二十五年改为直隶厅。
明永乐五年(1407)置,属威州。治所即今四川理县。清乾隆十七年(1752)废。
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今四川省理县杂谷脑。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土归流,改置杂谷厅,二十五年改为直隶厅。
在今内蒙古河套北。《新唐书·论弓仁传》: 神龙三年 (707),“为朔方军前锋游奕使,时张仁愿筑三受降城,弓仁以兵出诺真水、草心山为逻卫”。
本名张泾堰。俗称张堰。又名赤松里、留溪、张溪。即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张堰镇。宋在此置堰,以捍柘湖入海之水。元设浦东场。明初置金山巡司及税课局于此。清设把总驻守。在上海市金山区东南部。面积35.1平方千米
①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与陕西靖边县东北界上之白城子一带。《方舆纪要》卷61榆林镇:白城子“在镇西怀远堡北。旧为寇垒。隆庆中,陕督王崇古自花马池长城关出边,与敌战于此。败之”。②即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乡
即今江西永修县东北芦潭。明初置巡司于此。后废。古镇名。又名芦潭市。在今江西省永修县东。明于此置巡检司。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汉曲县置,为兴州治。治所即今陕西略阳县。大业初为顺政郡治。唐为兴州治。天宝元年 (742) 为顺政郡治。乾元元年(758) 复为兴州治。南宋开禧三年 (1207) 改名略阳
在今山东济宁市内。崇觉寺建于北齐皇建元年 (560)。北宋崇宁四年 (1105) 建铁塔。原为八角七层,铁壳砖心无顶塔。明万历九年(1581) 增建两层及钢顶,高九层。下部为砖砌八角形基座。通高23.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绥安县 (今安徽广德县)。以西南有桃山为名。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县地。武德七年 (624) 废。
一名建昌道。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治所在雅安府(今四川雅安市)。辖雅安、嘉定、宁远三府,眉、邛两直隶州,相当今四川大邑、眉山、乐山、自贡、甘洛、金阳以西地区,西藏江达、贡觉二县及芒康县部分地。(1)
又作木足定。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西北四十里处。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三十二错、定(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东南大洋河。《清一统志·奉天府一》 “龙头河”条下:“又羊河在凤凰城西南界,系杓子河、五重河合流处,流至将军石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