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岭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0於潜县:杨岭“在县(今于潜镇)西南二十五里,路通昌化”。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0於潜县:杨岭“在县(今于潜镇)西南二十五里,路通昌化”。
亦名葛山。即今四川梓潼县西北卧龙镇之卧龙山。《新唐书·地理志》: 梓潼县 “有亮山”。《舆地纪胜》 卷186隆庆府: 葛山 “旧名亮山。在梓潼县北二十五里”。
北宋置,属黄冈县。在今湖北新洲县东。后废。在贵州省修文县北部偏东、凤凰山东麓。面积114.9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久长街,人口 2500。原名狗场坝,昔以戌日赶场,故名。后取谐音更今名。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乌河,为洮儿河之归流河支流。清光绪《皇朝中外一统舆图》作乌拉桂河。
亦名银殿山。即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北四十二里银锭山。《新唐书·地理志》 恭城县:“有钟乳穴十二,在银帐山。”
在今河南虞城县西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50虞城县: 孟诸台 “县境古孟诸之地也。台因以名”。
即尧祠。在今山西临汾市南五里尧庙村。《魏书·高祖纪》:太和十六年(492),“诏祀唐尧于平阳”。《水经·汾水注》:“汾水又南径平阳县故城东……水侧有尧庙,庙前有碑。《魏土地记》曰:平阳城东十里,汾水东
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水经·河水注》 引阚骃 《十三州志》: 雷首山“一名独头山,夷齐所隐也”。
北周闵帝元年 (557) 置,治所在蓝田县(今陕西蓝田县西三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蓝田县地。建德二年 (573) 废。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置,治蓝田县(今陕西蓝田县西、灞河西岸)。属雍州。辖境相
①即今安徽泾县南之徽河,为青弋江支流。源出徽岭,北流出芜湖入于大江。《汉书·地理志》泾县注: “韦昭曰: 泾水出芜湖。” 《后汉书· 明帝纪》: 永平十三年 (70) 十一月,楚王英迁于泾县,注: “
①西魏大统三年(537)置,属汾州(后改丹州)。治所在义川县(今陕西宜川县东北郭下村)。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县地。北周改为丹阳郡。②西魏末改洛安郡置,为东义州治。治所在卢氏县(今河南卢氏县)。隋开皇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