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县
①春秋晋置,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东古城址。西汉改置杨县。
②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即今河北宁晋县。西晋废。
古县名。(1)春秋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魏献子分羊舌氏采邑置,以“僚安为杨氏县大夫”(《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治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范村。西汉改为杨县。(2)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宁晋县。属巨鹿郡。西晋废。
①春秋晋置,治所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十五里范村东古城址。西汉改置杨县。
②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即今河北宁晋县。西晋废。
古县名。(1)春秋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魏献子分羊舌氏采邑置,以“僚安为杨氏县大夫”(《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治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范村。西汉改为杨县。(2)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宁晋县。属巨鹿郡。西晋废。
战国蜀之别都。在今四川双流县东中和镇。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秦蜀郡太守李冰“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西汉于此置广都县。
①在今安徽宁国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千秋岭上。南宋初置,以为临安藩卫。《宋史·高宗纪二》:南宋建炎三年(1129)二月,“分命浙西监司等官,募土豪守千秋、垂脚、襄阳诸岭,以扼宣、常诸州险要”。②在今浙江临安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11:“十八涧在龙井山之西。”民国《西湖新志》卷2:“当其穿绕林麓,并括细流,不知凡几,约而举之,乃以十八为数。”近代与“九溪”合称“九溪十八涧”,为杭州胜景之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枋寮乡南士文溪。连横 《台湾通史·疆城志》 凤山县: “率芒溪为凤(山)、恒 (春) 之界。” 《清史稿·地理志》 台南府恒春县: “率芒溪出恒春县北武吉山,合一水,西流入于海。”
在今泰国南部湄南河下游,其都城即泰国之佛统。 名见 《大唐西域记》 卷10“三摩呾吒”条。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 卷1作杜和钵底。《通典》卷188作投和。《旧唐书·南蛮列传》 作堕和罗。
指今广西漓江流经昭平县境之江峡。清道光《昭平县志》 卷2: 漓水 “迤演数百里,两岸皆山,多悬岩峭壁,为滩三百六十,经县城合思勤江暨马江诸水,入于梧。谚曰: 囊有一百钱,莫上府江船”。
又作角里、甪头。即今江苏吴县西南西洞庭山甪里。《史记·留侯世家》 记有甪里先生。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8:“甪头,即汉甪里,在洞庭山村,汉甪里先生所居。《史记正义》:太湖中洞庭山西南,中号禄里村,即此
即今四川宜宾县西北高场镇。清光绪 《叙州府志》 卷8宜宾县: 高家场在 “治西北七十里”。
在今贵州锦屏县南新化乡西。《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新化司:六叠山在“司西十五里。盘回六叠,始至山顶,因名”。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东南上石镇。北宋嘉祐后分为上、下石西州,于此置上石西州。唐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西南上石。北宋嘉祐间改为上石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