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疃镇
唐置,属蓬莱县。即今山东栖霞县治。金天会二年(1124)伪齐刘豫于此置栖霞县。
在安徽省灵璧县中西部。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6万。镇人民政府驻杨疃,人口 2500。以自然村“杨疃”得名。1949年设杨疃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置镇。1992年郑庙、小吴、邱庙、张圩四乡并入。产小麦、油菜籽、大豆等。有淀粉、轮窑、制鞋等厂。灵房公路经此。
唐置,属蓬莱县。即今山东栖霞县治。金天会二年(1124)伪齐刘豫于此置栖霞县。
在安徽省灵璧县中西部。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6万。镇人民政府驻杨疃,人口 2500。以自然村“杨疃”得名。1949年设杨疃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置镇。1992年郑庙、小吴、邱庙、张圩四乡并入。产小麦、油菜籽、大豆等。有淀粉、轮窑、制鞋等厂。灵房公路经此。
南齐置,属永宁郡。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境。陈以后废。
即今河南商丘县西观堂乡。明嘉靖《归德州志》卷1 《村镇》:有“观音堂集”。清光绪《商丘县志》卷1 《市集》:“西面有观音堂,离城四十里。”
在今河南沈丘县南老城南二里。旧产乳香,故名。明置巡司于此。
在今西藏比如县西北下秋卡、果曲一带。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世称藏北民户为纳书克等三十九族(《卫藏通志》卷15载三十九族之名)。
黑龙江省北部山脉的总称。曰内者,对外兴安岭(今俄罗斯斯塔诺夫山脉)而言。大致分三大支:西为大兴安岭,北为伊勒呼里山,东为小兴安岭。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1:“黑龙江省山为北障,山之大者曰内、外兴安岭。
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明一统志》卷21大同府:苏武城“在府城西北五百余里。苏武使匈奴时居此”。
即唐代乌湖岛。今山东长岛县北北隍城岛。《清一统志·登州府》:南隍城岛“在蓬莱县北四百余里。又北九十里,有北隍城岛”。
即石德铁路。自今河北石家庄市至山东德州市。原拟以河北正定为起点,故名。
在今贵州黔西县西北,与大方县分界。《方舆纪要》卷123附水西宣慰司:比喇大箐“崇岩茂林,四面深阻,中平广,容数万人,夷酋奥地也”。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5黔西州:比喇箐“在城西北三十里,四面深阻,平
金废顺阳县为镇,属穰城县。在今河南邓州市西三十里。后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