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家沟镇
即今辽宁法库县东北三十里柏家沟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开原县图: 西南有柏家沟。
在辽宁省法库县东北部。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柏家沟,人口 5900。镇区附近沟内生长白蒿,得名白蒿沟,后讹为柏家沟。1956年设柏家沟乡,1958年改满天红公社,后改柏家沟公社。1984年复乡,1990年置镇。辽河经此。主产玉米、高粱等。矿产有煤。有建材、冶炼、制砖等厂。昌法公路经此。
即今辽宁法库县东北三十里柏家沟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开原县图: 西南有柏家沟。
在辽宁省法库县东北部。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柏家沟,人口 5900。镇区附近沟内生长白蒿,得名白蒿沟,后讹为柏家沟。1956年设柏家沟乡,1958年改满天红公社,后改柏家沟公社。1984年复乡,1990年置镇。辽河经此。主产玉米、高粱等。矿产有煤。有建材、冶炼、制砖等厂。昌法公路经此。
西汉置,属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北。西晋属高平国。南朝宋属高平郡,移治今巨野县南一里。北魏属任城郡。北齐省。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郓州。大业初属东平郡。唐属郓州。五代周为济州治。金天德二
①古泒河尾。由今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于天津市附近汇合而成,东南流至大沽口入渤海。干流长69公里。海河之名原为民间的称呼,首见于明代徐光启 《壅娄规则》: “天津海河上人云: 灰上田惹
即今福建福州市东琅岐岛。《明通鉴》 附编: 清顺治五年 (1648) 春正月,“鲁王自闽安镇移次壶江、琅琦屿”,即此。
即今吉林双辽县西北玻璃山镇。民国《东北年鉴》: 四洮铁路卧虎屯站北为玻璃山站。
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弱水 (今额济纳河) 自张掖北流,至下游分为东河、西河等河,汇潴于此。《水经注》 卷40: 居延泽 “形如月生五日”。唐以后通称居延海。本为一湖,其后中段淤塞,遂成二泊。汉人称
在今台湾省云林县西南。《清一统志·台湾府》: 虎尾溪 “在嘉义县北六十五里、彰化县南,二县以溪为界。过此而北,人烟渐少。《旧志》: 源出大山中,从柴里斗六门社流出,截溪分流而北,经东螺社南,折而西南流
即今云南个旧市西南五十四里陡岩。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设掌寨。
明、清重要驿站。属滕县。在今山东枣庄市西南薛城。《清一统志·兖州府》: 临城驿 “在滕县东南七十里。南北陆路所经。有驿丞。今裁。本朝乾隆十年移县丞驻此”。在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为古代南北陆路所经的重
①即沉犀郡城。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寰宇记》卷74犍为县:“后周保定三年于沉犀山下置沉犀州。《益州地理志》云:昔有犀牛渡江到此山而沉,故以为名。至隋开皇三年废沉犀州于大鹿山下置犍为县。”②在今四
亦作那口。春秋时楚地。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左传·庄公十八年》:“初,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杜注:“那处,楚地。南郡编县东南有那口城。”春秋权国都。在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