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县
唐至德二年 (757) 改同安县置,次年属舒州。治所即今安徽桐城县。《舆地纪胜》 卷46安庆府: 桐城县,“ 《元和郡县志》: 取桐乡为名”。宋属安庆府。南宋末移治枞阳镇,后又移今贵池市西李阳河。元复还旧治,属安庆路。明属安庆府。民国初属安徽安庆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古旧县名。唐至德二载(757年)改同安县置,治今安徽省桐城市东南。属舒州。宋末移治今枞阳县,后又曾移治今池州市贵池区西南李阳河,元移今桐城市。南宋属安庆府,元属安庆路,明、清属安庆府。1996年撤销,改设桐城市。
唐至德二年 (757) 改同安县置,次年属舒州。治所即今安徽桐城县。《舆地纪胜》 卷46安庆府: 桐城县,“ 《元和郡县志》: 取桐乡为名”。宋属安庆府。南宋末移治枞阳镇,后又移今贵池市西李阳河。元复还旧治,属安庆路。明属安庆府。民国初属安徽安庆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古旧县名。唐至德二载(757年)改同安县置,治今安徽省桐城市东南。属舒州。宋末移治今枞阳县,后又曾移治今池州市贵池区西南李阳河,元移今桐城市。南宋属安庆府,元属安庆路,明、清属安庆府。1996年撤销,改设桐城市。
又称马头江、马渎江、马尾港。即今福建闽江下游,为福州之外港。清光绪十年(1884)中法马江之役发生于此。
南朝梁置,治所在赣榆县 (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后废。
又作耳罗山。在今云南蒙自县东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15蒙自县:耳罗山“每风雨雷电自山峰中起,年必大丰,土人以为验。东有仙人洞,四面石壁悬注,如钟鼓然”。
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82后凉录: 后凉龙飞二年 (397),凉王吕光遣太原公吕纂 “败 (沮渠) 蒙逊于忽谷”,即此。《资治通鉴》 作怱谷。
秦二世胡亥建,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上。《三辅黄图》 卷2: 甘泉宫,“ 《关辅记》 曰:林光宫,一曰甘泉宫,秦所造,在今池阳县西故甘泉山,宫以山为名。宫周匝十余里。汉武帝建元中增广之,周十九里”。
一名泜水。即今沙河。汝水支流。源出今河南鲁山县西,东流经叶县北,至舞阳县西北入汝河。《汉书·地理志》 南阳郡鲁阳县: “鲁山,滍水所出,东北至定陵入汝。” 《水经·滍水》: “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
①在今江苏句容县西南。明弘治《句容县志》卷4:“甲山在县西南五十里临泉乡, 宋景定间僧行昱爱其丛峰竞秀, 甲于左右诸山, 因名焉。”②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西南三十里。《水经·济水注》:萌水“出西南甲山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置,属固陵郡。治所在今四川万县市(苎溪河东岸)。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建安二十一年,以朐忍、鱼复、汉丰、羊渠及宜都之巫、北井六县为固陵郡。”三国蜀汉建兴八年(230)
在今广东吴川市(梅菉镇)南。清属茂名县,置巡司于此。
在今广东新会市东南。《明史·地理志》新会县:“又南有沙村巡检司,本治大神冈,后迁仙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