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山西静乐县北。《魏书·孝静纪》:东魏武定元年(543),“齐献武王召夫五万于肆州北山筑城,西自马陵戍,东至土墱”。确址不详,疑在今山西省宁武县西。东魏置。武定元年(543年),丞相高欢筑长城于肆州
清置,属仁怀县。即今贵州习水县东北温水镇。有遵义府经历驻扎。1914年设温水分县。1915年于此设鳛水县。不久鳛水县徙治今赤水市东官渡镇。1932年于此设温水镇。
即今山西东南部之沁河。源出沁源县北绵山,南流至河南武陟县境入黄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遂伐晋, ……封少水,以报平阴之役。”即此。古水名。即今山西省沁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
即今陕西洋县西湑水乡。以近壻水,故名。《资治通鉴》: 唐广明元年 (880) 十二月,“戊子,上至壻水”。即此。《元丰九域志》 卷8: 兴道县有壻水镇。
明置,即今浙江鄞县东南管江镇。
一作阳刘。即今山东东阿县东北杨柳乡。唐、五代时,有城临河津,为黄河下游重镇。今城已堙废不可考。《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三年(818),淄青李师道拒命,诏魏博田弘正与宣武等五节度兵进讨。弘正“将全师自杨刘
又名平库河。即今黑龙江省塔河县西北盘古河。《清史稿·地理志》 漠河直隶厅: “又南旁乌河,东南流,左受巴达吉察,右受札克达奇,屈东北,右受布尔嗄里河、沽里干河,入黑龙江。”
明置,属荣昌县。即今四川荣昌县西北铜鼓场镇。(1)在重庆市巫山县西南部。面积64.5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铜鼓包。人口300。清代建场。相传场侧山丘有一洞,每日定时有铜鼓响声,故名。原属
西汉宣帝封平千顷王子敬为曲梁侯国,属广平国。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县(临洺关)东南广府镇。东汉属魏郡。三国魏为广平郡治。西晋改为曲梁县。西汉宣帝封平干顷王子敬为曲梁侯,置曲梁侯国,治今河北省永年县东南永年。
在今福建霞浦县西五里。《方舆纪要》 卷96福宁州: 温麻驿 “宋乾德初置。元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