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里宗
即今西藏桑日县。《清一统志·西藏》:桑里城 “在喇萨东南二百五十一里”。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语,桑,红铜也; 里,山也。城旁有山,旧产红铜,故名。” 1960年与沃卡宗、温宗等合并设桑日县。
即今西藏桑日县。《清一统志·西藏》:桑里城 “在喇萨东南二百五十一里”。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语,桑,红铜也; 里,山也。城旁有山,旧产红铜,故名。” 1960年与沃卡宗、温宗等合并设桑日县。
唐神龙元年 (705) 析鄮县、宁海二县置,属台州。治所在彭姥村(今浙江象山县治)。以山得名。广德二年 (764) 改属明州。南宋属庆元府。元属庆元路。明、清属宁波府。民国初属浙江会稽道。1927年直
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9永春县:上达隘在“县西南二十余里白芒坑山后。相近有高平隘,路出安溪打鼓岭,俱嘉靖初筑以拒贼”。
唐时吐蕃于龙支县地置,即今青海平安县城。《宋史·唃厮啰传》: “唃厮啰者,绪出赞普之后……宗哥僧李立遵、邈川大酋温逋奇略取厮啰如廓州,尊立之。部落浸强,乃徙居宗哥城,立遵为论逋佐之。” 即此。北宋元符
①东汉末吴分故鄣县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广德县西南。以西汉鸿嘉二年(前19)在黟县所置广德王国为名。西晋属宣城郡。南朝梁属广梁郡。陈属陈留郡。隋开皇九年(589)并入石封县。唐至德二年(757)改
在今广东新兴县城南。《清一统志·肇庆府》:仰忠亭“在新兴县南百步。宋绍兴中,胡铨谪官新州,寓居于此。淳熙中,州守王揆即其旧址作亭, 名曰仰忠”。
北宋景祐四年(1037)改铁门镇置,属新安县。即今河南新安县西二十二里铁门镇。金废。
在今四川城口县南。清道光 《城口厅志》卷3: 洞子口 “在厅南五里。两山夹溪,为南路总口”。
北宋置,属河州。当在今甘肃临夏县境。
西晋太康六年(285)置,属淮南郡。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北四十里乌江镇。东晋属历阳郡。南朝宋为临江郡治。梁为江都郡治。陈复为临江郡治。北魏属临滁郡。隋属历阳郡。唐属和州。明洪武省入和州。古县名。西晋太康六
古山名。又称伊阙、伊阙山、阙塞、龙门。因两山相对阙门,伊水流经其中,故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年):“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女宽守阙塞。”即此。参见“伊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