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桓公沟

桓公沟

在今山东西南部。东晋太和四年 (369)桓温北伐时所开。据 《水经·济水注》 载: 桓公沟是疏导薛训渚 (在今嘉祥县治萌山下) 分南北流,北流一支注入巨野泽,南流一支注入黄水,黄水原自巨野泽流出注入菏水。故桓公沟南起菏水,北达巨野泽,全长三百里。《元和志》 卷10任城县: 桓公沟 “源出县理西四十里萌山之下。宋武帝 《北征记》 曰: 桓公宣武,以太和四年率众平赵、魏时,遣冠军将军毛彪生凿此沟,号曰桓公沟”。唐以后不见记载。


古运河名。“沟”或作“渎”。又名桓水。起自薛训渚(湖泊名,在今山东嘉祥县附近)引流分南北:北至巨野泽北与济水合,名曰洪水;南流利用原黄水河道,至方与县(今山东鱼台县西旧城)注入菏水。全长约三百余里。东晋太和四年(369年)桓温伐后燕,因天旱,汴水道绝,凿渠通清河,故名。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伐后秦时,水军自淮、泗入清河,又加疏广。南朝宋元嘉七年(430年)到彦之北伐,亦由此道。为公元4、 5世纪时河、淮间南北水运航道之一。唐以后不见记载。


猜你喜欢

  • 班朱尼河

    在今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呼伦湖西南克鲁伦河下游附近。《元史· 太祖纪》: 岁癸亥(1203),“帝既遣使于汪罕,遂进兵虏弘吉剌别部溺儿斤以行。至班朱尼河,河水方浑,帝饮之以示众。……凡与饮河水者,谓之饮

  • 葴山

    即上界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五十里。《山海经· 中山经·中次十一经》: “葴山,视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汝水。”

  • 少陵原

    即鸿固原。又名杜陵原。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唐杜佑《通典》卷173京兆万年县:“有少陵原,则汉宣许后陵。”《类编长安志》卷7:少陵原“在今咸阳县南四十里,南接终山,北至滻水,西屈曲六十里,入长安县界,即

  • 莫勒恩河

    亦作摩琳莫勒恩河、摩琳河。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拉林河支流牤牛河。《清史稿·地理志》 五常府: “东南摩琳莫勒恩河出,右合冲河、香水、大小泥,左小黑、取才、条了、藤子河,径五常堡来会,为拉林河。”

  • 宁河砦

    ①在今陕西佳县北六十里。《宋史·地理志》 晋宁军:宁河砦“地名窟薛岭,元符二年赐名”。②即今甘肃和政县治。《方舆纪要》卷60河州:宁河城“在州南六十里。吐蕃所置香子城也。宋熙宁六年,王厚攻拔香子城,遂

  • 铁背山

    即今辽宁抚顺县东北、浑河南铁背山。《清一统志·兴京》: 铁背山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其西为界藩山。上有界藩二城。迤南为吉林崖,我太祖高皇帝以五百人破明兵四路兵数十万众,歼杜松于铁背山 ”,即此。

  • 越华馆

    一名越华楼。在今广东广州市区西南。《寰宇记》 卷157引 《南越志》: “朝台西三十里即圆冈,傍江构越华馆以送陆贾。”

  • 蜀州

    ①隋开皇五年 (585) 改汶州置,治所在广阳县 (今四川茂县)。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汶川、北川等县地。六年 (586) 改为会州。②唐垂拱二年 (686) 析益州置,治所在晋原县(今四川崇州市)。辖

  • 邿城

    在今山东济阳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31济阳县 “新市城” 条下: “又县西二十五里有邿城,《志》 以为春秋时邿国也。”

  • 岩关

    即严关。在今广西兴安县西南严关乡。《明史·地理志》 作 “岩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