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菉墟
即今广东吴川市 (梅菉镇)。清光绪 《高州府志》 卷10: 梅菉镇在 “ (茂名) 县南百四十里。茂地三之二原名龙滘,亦名铺脚。考 《长寿寺碑记》:墟旧在今梅菉墟东北一里许,曰梅菉头,明天启间乃迁龙滘,即今市场地也。梅姓、陆姓创始,故曰梅陆墟,后更为梅禄、为梅录,近又更录为菉、为麓”。1953年吴川县迁治于此。
即今广东吴川市 (梅菉镇)。清光绪 《高州府志》 卷10: 梅菉镇在 “ (茂名) 县南百四十里。茂地三之二原名龙滘,亦名铺脚。考 《长寿寺碑记》:墟旧在今梅菉墟东北一里许,曰梅菉头,明天启间乃迁龙滘,即今市场地也。梅姓、陆姓创始,故曰梅陆墟,后更为梅禄、为梅录,近又更录为菉、为麓”。1953年吴川县迁治于此。
即白狗栅。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南。
即唐东都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5载:神都苑“唐之东都苑,隋之会通苑也。又曰上林苑,武德初改芳华苑,武后曰神都苑”。
在今四川高县东南。清同治《高县志》卷6:风岩“与大寺顶相对, 屹立千仞, 中有鸟道。上系官山,纵横二十余里。同治间,滇匪(指李永和义军)滋扰,平寨土人集团御贼于此,贼不敢上”。
明洪武元年(1368)置,属福建都司。治所即今福建莆田市。清康熙五年(1666)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治今福建省莆田市。属福建都司。清康熙五年(1666年)废。
又作渤澥。即今渤海及东海部分海域。南朝梁萧统 《文选》 卷7司马相如 《子虚赋》: “浮渤澥,游孟诸。”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作勃澥。裴骃 《集解》: “ 《汉书音义》 曰: 海别枝名也。” 司
今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松花江。辽、金时称为鸭子河。亦称混同江。《辽史·圣宗纪》: 太平四年 (1024) “诏改鸭子河曰混同江”。《金史·地理志》 上京路: “水有按出虎水、混同江、来流河、宋瓦江、鸭子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钟山南麓。《六朝事迹编类》卷6“白土冈”条引《图经》云:“北连蒋山,其土色白,因名之。”《陈书·高祖纪》:梁绍泰二年(556),齐兵进及兒塘,“周文育、侯安都顿白土冈,旗鼓相望”。
即今山东昌乐县东南朱汉乡。明嘉靖《昌乐县志》:朱寒店集在“县东南七十里”。
清代河道总督的别称。
汉长安城北面的中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六村堡乡曹家堡西。《三辅黄图》 卷1: “长安城北第二门曰厨城门。长安厨在门内,因为门名。王莽更名建子门广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