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长官司
明永乐元年(1403)以水东寨长官司、水东仡佬长官司改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北。清废。
明永乐元年(1403)以水东寨长官司、水东仡佬长官司改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北。清废。
古名高华屿。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花屿“横直里许”。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称:虎井屿转而南,为花屿、草屿,“二屿相连,澎山无草木,二屿颇有,故以花草名”。
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湖东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 陆丰县图: “西南过海甲汛,湖东汛,屈西北过湖东港。”
①在今浙江平阳县南鳌江镇。《方舆纪要》卷94平阳县:江口关在“县南二十五里。下临横阳江,为往来冲要”。②在今湖南石门县西。《清一统志·澧州》:江口关“在石门县西二十里三江口”。(1)在今湖南省石门县西
《尚书·禹贡》:“九川涤源”,指九州的大川。《史记·夏本纪》 司马贞《索隐》以弱、黑、河、瀁、江、沇、淮、渭、洛为九川。《尚书·禹贡》:“九川涤源。”泛指九州的大川。《史记·夏本纪》司马贞《索隐》以弱
即今广东平远县东北东石镇。清设东石汛。
元置,属顺元路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黔西县附近。后废。
在今广东高明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101高明县: 鹿峒山 “在县 (治今明城镇) 西南二十里。高二百余丈,延袤四十余里,拱向县治 (今明城镇),罗列如屏。赵佗尝获白鹿于此,名白鹿台”。
即今陕西榆林市东南一百三十里碎金驿。南宋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北宋康定元年(1040),“鄜延都监黄德和将二千人屯保碎金谷”。即此。
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方舆胜览》卷56威州: 高碉山 “今州县治并据此山,三面悬崖,姜维故城在焉”。《方舆纪要》 卷67威州: 高碉山在“州北三十里。三面悬崖,大江经其南。刘煦曰,维州治岷山孤峰,
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东牤牛河。源出市东南摩琳山,西北流入拉林河。《金史·世纪》: “腊醅麻产侵掠野居女直,略来流水牧马。……世祖复伐之,腊醅等绐降,乃旅。腊醅得姑里甸兵百十有七人,据暮稜水守险。” 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