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厅
清雍正十年(1732)置,属大定府。治所即今贵州水城县。1913年改为水城县。据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4水城通判:“城外有河一道, 自城西分为二,环城流至城东南,复合为一,东流入乱山中。城之得名以此。”另据光绪《水城厅志》载《水城厅城池图说》称:“环城皆山,而胡以水名城濠外四面皆平田也,盛夏雨久,溪流暴涨,则水高数尺,人行路在出没隐见间,而田塍皆没,上下数十里,淼淼然若湖海,此水城所由名也。”
清雍正十年(1732)置,属大定府。治所即今贵州水城县。1913年改为水城县。据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4水城通判:“城外有河一道, 自城西分为二,环城流至城东南,复合为一,东流入乱山中。城之得名以此。”另据光绪《水城厅志》载《水城厅城池图说》称:“环城皆山,而胡以水名城濠外四面皆平田也,盛夏雨久,溪流暴涨,则水高数尺,人行路在出没隐见间,而田塍皆没,上下数十里,淼淼然若湖海,此水城所由名也。”
在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清一统志·顺庆府二》:北津楼,“明道人张三丰诗:谁唤吾来蜀内游,北津楼胜岳阳楼”。
①在今河北高碑店市旧城址东北隅。始建于唐。《清一统志·保定府》:开善寺“在新城县城内东北隅。大殿内,藤胎八金刚,仰俯各四,如唐吴道子笔意。高宗纯皇帝有御制开善寺诗”。②南朝梁建,在今江苏南京市东紫金山
即今四川威远县西北云连镇。清光绪《威远县志》卷1:连界场“连资州界,离城一百一十里”。
明初置,在今江西湖口县南一里。《方舆纪要》 卷85九江府湖口县: 彭蠡驿,“ 《志》 云: 驿前有虹桥港。港源发上石钟山,北接江流,秋冬涸为平陆,春夏舟航咸泊于此”。清雍正四年 (1726)裁。
又名彝休湖、阳宗湖。即今云南宜良、澄江、呈贡三县间之阳宗海。元至清称明湖。《元史·地理志》 阳宗县: “在本路西北 (按,婴为东北),明湖之南。” 《清一统志·澂江府》: 明湖“在河阳县东北。一名彝休
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资治通鉴》:唐武德六年(623),“高开道掠赤岸镇及灵寿、九门、行唐三县而去”。《元丰九域志》卷2:定州唐县有赤岸镇。(1)古镇名。在今河北省曲阳县西北。唐武德六年(623年),
①在今江西泰和县城西。《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泰安县:秀溪“在县城西。又西里许曰文溪,相对者曰武溪,下流俱注于赣江”。②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西北。北流至湖南江永县入龙虎河,西入广西恭城县为恭城河,注
西魏改梓潼县置,属潼川郡。治所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南三十里石牛镇。隋开皇三年(583)移治今梓潼县,大业三年(607)复改为梓潼县。古县名。西魏改梓潼县置,治今四川省梓潼县南。属潼川郡。隋开皇三年(583
一名熨湖。在今安徽寿县西南。《水经·肥水注》: “水受芍陂,西北历羊头溪,谓之羊头涧水,北径熨湖。” 《魏书·裴绚传》: 延昌初,扬州刺史李崇讨绚,“绚匹马单逃,为村民所获。至尉升湖,绚曰: ‘吾为人
在今安徽和县东北三十里。《清一统志·和州》:石跋镇“在州东北三十里。宋开禧中,州守周虎尝筑石跋城于浮沙河口之北,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