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寺口
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4大同县:水寺口“嘉靖三年,大同抚臣张文锦以镇城孤弱,筑水寺口五堡,遣卒戍之”。即此。
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4大同县:水寺口“嘉靖三年,大同抚臣张文锦以镇城孤弱,筑水寺口五堡,遣卒戍之”。即此。
①在今安徽含山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9含山县“龙洞山”条下:“太湖山在县南七十里。旧有湖,岁久湮废。山奇峰十余,削立秀挺,状如列戟。”②又作大湖山。在今福建闽清县东。《清一统志·福州府一》:太湖
元泰定四年(1327)置,为顺宁府治。治所在今云南凤庆县南八里。明谢肇淛《滇略·版略》顺宁府:“地曰庆甸,蒲人世居之。”明洪武十五年(1382)废。古县名。元泰定四年(1327年)置,治今云南省凤庆县
即今天津市静海县东北二十四里良王庄乡。清于此设把总驻守。同治《静海县志》寅集:“良王庄把总汛分管卫河,东岸自天津县胡羊庄起,南至田家堤止,计长四十里。西岸北自埝坨咀起南至乔家堤止, 计长四十九里。”旧
在今陕西华县西南高塘镇高塘中学西侧。清代为玄君庙,后为高塘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 改为学堂,宣统元年 (1909) 改为高塘小学。1927年中共华县县委在此成立。1928年5—6月,中共陕西省
古国名。五代唐天成四年(929),杨干贞废赵善政自立,改号大义宁。都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辖境比今云南全省大。后晋天福二年(937)为贵族段思平所灭。
在今湖南吉首市东,乾州东四十里。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谓“两山夹峙,中缘深涧,为乾州门户。路沿山脚溪岸而行,地势逼仄,极为要险”。
在今上海市闵行区东华泾附近。《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上海县:乌泥泾“元泰定初都水监任仁发浚乌泥、大盈二河;二年复浚县之潘浜、乌泥泾,各置石闸,以遏浑潮,闸废。今东流注于黄浦”。
即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东宋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掖县西南有东宋集。
亦谓岭外、岭表。指五岭以南地区,故名。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新五代史· 南汉世家》: “ (刘) 隐父子起封州,遭世多故,数有功于岭南。” 唐张籍 《送郑尚书》 诗云: “海北
在今湖南古丈县东南三十里。清置汛,有千总驻此。